大宋朝300年間名將輩出:宋朝并不止有楊家將
國大多數人對宋朝是不了解的。如果說宋朝還有什么是廣為人知的話,大抵跑不出這個范圍:楊家將、包青天、水滸傳、岳家軍。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就先寫一點關于楊家將的東西吧。楊家將的故事是以北宋。初期的國家一級戰斗英雄楊業、楊延昭父子的故事為藍本,經過后人的想象和豐富,這個故事涉及人物越來越多,產生了諸如《楊門女將》等眾多分類。現在已成為民間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這個故事最初產生于南宋末年,其本意在于表現宋朝軍隊為捍衛國家領土前仆后繼、不懼怕任何敵人、勇于抵抗異族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并借此鼓舞當時的人們為保衛自己的家園勇敢地同蒙古侵略者戰斗到底。后來,女人成為了這個故事的主角,意在表現這種精神的2.0加強版:就算男人全戰死了,女人也會拿起兵器繼續抵抗侵略,直到最后一人戰死。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
但不知怎么回事,這出戲被后人們唱歪了,反而起到了批評宋朝軍事軟弱的副作用。大概是因為在戲文最后連100歲的佘老太君都要親自掛帥的緣故吧?不過也真是的,難道全國那么多人就找不出一個能帶兵打仗的,非得返聘一個過氣的百歲女壽星來壓陣腳?看來,大宋真的無人了。不過話說回來,幸虧這不是真實的歷史,要不然,宋朝在建國后三十年就該被契丹送進歷史博物館了,以后能不能有包青天的故事還得兩說。更值得慶幸的是,宋朝并不只有楊家將,整個宋朝320年間名將輩出,他們為保衛民族與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客氣地說,楊業、楊延昭在整個宋朝來說也不過是三流將領。他們并沒有什么特別激動人心的戰例,他們對宋朝來說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如果評選宋朝N大名將的話,恐怕只有在N>60的情況下,他們才有可能入選。
還有一位名將也是很多人都知道,他就是狄青。平心而論,他也只能算是三流。但我不知道,為什么出名的總是三流居多。好不容易一流的有個岳飛出名了,還是用來冤枉宋高宗的。真不知道以前的歷史都是怎么研究的,是為什么而研究的。不過,要說起宋朝真正的一流名將,恐怕大多數是鮮為人知的。先列舉幾個名字,如果你全部知道的話,那說明你已經對宋史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如果不了解也不要緊,畢竟他們是鮮為人知的。李繼隆、曹瑋、張亢、章楶、種諤、種師道、宗澤、張俊、岳飛、虞允文、畢再遇、孟珙、余玠、王堅……當然,這只是他們之中的幾個代表人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