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被忽略的雄主孫權 為奪荊州連用十大妙計
荊州的歸屬一直是孫劉聯盟的一塊軟肋,因為荊州的戰略地位重要,所以成為孫劉矛盾的焦點,劉備憑借荊州進軍巴蜀,孫權欲據荊楚成帝王之資,最后孫權乘關羽后方空虛輕而易舉襲奪了荊州,為奪荊州,孫權用了十年的時間進行籌劃,那么他到底都用了哪些計謀呢?
第一計,借尸還魂
建安十三年荊州刺史劉表去世,孫權采取魯肅建議往吊劉表以探虛實,結果魯肅未到曹操已先期占領荊州,劉琮投降,劉備鼠竄,此時孫權只好與劉備聯合共抗曹軍,孫權的意圖是,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赤壁之戰曹操敗北,孫劉聯合收復了荊州大片土地,劉備推薦孫權任徐州牧,而孫權則表劉備為荊州牧,孫權認為劉備雖然梟雄,但勢單力薄,與東吳沒有可比性,暫時將荊州交給劉備總比交給曹操有利,于是劉備雖為荊州牧實際還在孫權的控制之下,這就是為什么有借荊州之說的根源。
第二計,假道伐虢
劉備雖為荊州之主,然未全部占有荊州,他只好南征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以擴充自己的地盤,孫權看中劉備的實力欲借力西并蜀川,此為假道伐虢之計,但卻失敗了。據《三國志·劉備傳》記載,權遣使云欲共取蜀,或以為宜報聽許,吳終不能越荊有蜀。意思是,孫權準備出兵取蜀,想讓劉備為前驅,于是派使者告知劉備,劉備主薄殷觀說:“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殷觀這話與劉備不謀而合,于是殷觀升職。《獻帝春秋》說,孫權欲與劉備共取西蜀,孫權說,若讓曹操取了西蜀,則荊州危矣,如果我們取了一統吳、楚,雖有十操,無所憂也。此時的孫權總認為劉備是寄居籬下,于是派周瑜率軍借道夏口,哪知劉備卻有自己的打算,他表面說:“汝欲取蜀,吾當被發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暗地里派關羽屯住江陵,張飛駐扎秭歸,諸葛亮盤踞南郡,破了孫權之計。
第三計,美人計
此計孫權共使用兩次,一為劉備,一為關羽。《三國志·劉備傳》曰: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劉備南征四郡并擔任荊州之主,孫權感到畏懼,所以將妹妹許配劉備,孫權的用意,一是想穩住劉備,二是想借劉備之力西取巴蜀。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此計用在劉備身上不奏效,用在關羽身上孫權才知道自己落了個更大的難堪。《三國志·關羽傳》載,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演義中還添加了關羽辱罵的細節:“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第四計,反客為主
建安十九年,劉備奪得益州,孫權自然不會眼睜睜看著劉備做大做強,于是派諸葛瑾索要荊州,劉備以拿下涼州再還荊州為借口故意拖延,孫權豈肯就范,遂直接派遣官吏去接管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由于關羽阻撓,孫權計劃落空,于是派魯肅、呂蒙以武力拿下三郡,劉備大怒提兵五萬前來爭奪,無奈曹操兵入漢中,劉備怕失去益州遂于孫權講和,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雙方罷兵言歸于好,按理劉備是荊州牧,但有賴于孫權才有今日,所以人在屋檐下,只有客隨主便了。
第五計,順手牽羊
三郡之爭,孫權讓魯肅領兵屯益陽抵住關羽,暗遣呂蒙奪取三郡,長沙、桂陽望風而降,此時孫權下令呂蒙舍掉零陵速救援魯肅,呂蒙當夜路過零陵派說客用“無中生有”之計勸降太守郝普,待郝普出降,呂蒙拍手大笑故意拿出孫權手諭給郝普觀看,當郝普得知劉備、關羽俱來救援時立馬羞愧難當。后來孫劉講和,郝普被放歸劉備,其處境可想而知。
第六計,遠交近攻
劃定疆界以后,孫劉兩家依然重兵把守。此時孫權似乎有翻臉的跡象,《三國志·孫權傳》載,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脩好,誓重結婚。孫劉聯盟出現裂痕曹操自然求之不得,于是大舉征蜀,派曹仁討關羽,不料曹仁反被關羽圍困。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襄陽,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關羽攻打樊城,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正在節節勝利之際,孫權卻主動要求襲擊關羽后方使之首尾不能相顧。
第七計,暗度陳倉
為了去除關羽的戒備之心,呂蒙故意裝病,要求孫權下詔令其回京養病,并撤去部分軍隊,以此麻痹關羽,雖然如此,關羽并未放松警惕,只是稍撤兵以赴樊(《三國志·呂蒙傳》)。孫權、呂蒙看到關羽中計,開始實施下一計策。
第八計,瞞天過海
呂蒙迅速組織早已訓練有素的精兵,使他們換上平民衣服劃著商用的貨船,突襲關羽的江邊哨所,不費一槍一彈拿下了公安和南郡,俘獲了將軍士仁和糜芳以及關羽妻子和將士家屬,因此攻打樊城的士氣一落千丈,在吳、魏的前后夾擊下關羽兵敗,得知后方遭襲遣使者前來探問,呂蒙故意揮淚將一老鄉斬首(因拿百姓草帽),帶著關羽使者一家一家噓寒問暖,作秀以引誘關羽投降。
第九計,笑里藏刀
美人計對關羽不好使,孫權又生一計,《典略》載,關羽圍樊城,孫權主動要求發兵援助,但命令部隊緩慢行軍,關羽知道孫權并非真心,所以罵道:“鲗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雖然孫權面子架不住,但仍然強作笑顏偽心手寫一書送與關羽,表示自己愿御駕親征,幫助關羽功曹仁,其實此時的孫權已經投靠了曹操,其醉翁之意明眼人一眼便知。
第十計,釜底抽薪
奪取荊州,孫權完全可以放關羽一條生路,這樣既可維持孫劉聯盟,又可實現一統吳楚的夙愿,而孫權并未著眼于從長遠,在關羽豎起白旗表示投降以后,派硃然、潘璋斷其歸路,無論關羽真假,也無須一殺了之使之身首異處,而且將頭顱獻給曹操,難怪曹操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孫權為了荊州可以說處心積慮費盡心機,然而機關算盡,最終還是中了司馬懿和蔣濟的“借刀殺人”之計。荊州成就了孫劉聯盟,也加速了三國時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