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史上那些前途無量的皇太孫 看誰笑到最后
師出得有名,名正才言順,做為中國人,不會不懂。尋常人家都知道講究個長幼有序,何況是皇族。按正常建制,一般老皇帝西去,皇太子(太子)繼位,這樣得位才名正言順,鬧得和雍正即位一樣,也是頭痛。但是萬一老皇帝白發人送黑發人,太子先他而去。正常情況,那就得另擇同輩立為太子,但歷史上出現了多個皇太孫名號。
真正立有皇太孫的帝王有這些:晉惠帝、齊武帝、魏太武帝、唐高宗、遼道宗、金世宗、元世祖、明太祖、明成祖。當然有的能繼位,有的不能,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宗族勢力太強,光有名號也沒用。在這些皇帝之中,晉惠帝、齊武帝、金世宗、明太祖他們的皇太子都早死,立下皇太孫,也都有各自的不得已。
先說個特例,漢宣帝劉詢時,劉奭(漢元帝)被立為太子,他兒子劉驁出生,劉詢很是喜愛這個嫡孫,給他取名劉驁還不算,還給他取名作為“太孫”,當然這是字,不是稱號。
晉惠帝司馬衷是個出了名的傻子皇帝,但是他的兒子司馬遹卻極其聰明,傳說晉武帝司馬炎就是看中了這孫子,才下定決心將皇位傳給司馬衷的。司馬遹被立為皇太子后,被皇后賈南風給殺掉了,趙王司馬倫廢去賈南風后,恢復司馬遹的皇太子名號,并立司馬遹的兒子司馬臧為皇太孫,當然,這個皇太孫命并不好,被立不久就又被司馬倫給廢了,新的皇太孫是他的弟弟司馬尚,司馬尚不久后莫名其妙死亡。
南北朝時的蕭齊王朝,齊武帝的皇太子蕭長懋先走一步,齊武帝立他的兒子蕭昭業為皇太孫,他原來的官屬全部改為皇太孫官屬,不過,這位皇太孫即位后,是一個無道昏君,被廢為郁林王。
魏太武帝拓跋燾立兒子拓跋晃為皇太子,不久皇太子死了,后封他兒子拓跋浚為世嫡皇孫,即位后被稱為文成帝。
唐高宗時太子立得多,也廢得多,他確立英王李哲為皇太子后,太子的兒子李重照出后,唐高宗大喜,立他為皇太孫,不過這個皇太孫沒能順利成長,被武則天給杖死了。
金世宗完顏雍立嫡子完顏允恭為皇太子,很不幸,允恭不久死去,金國雖然給咱漢人留下的印象不好,但是他們還真學習漢文化,立嫡立長,在金世宗下達的諭書中說:“明德皇后嫡孫,惟汝一人,故建立在朕,保守在汝?!庇谑窃使У膬鹤油觐伃Z被立為皇太孫,后來即位為金章宗。
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太子耶律浚被乙辛給害死,遼道宗下令封耶律浚賓兒子耶律延禧為燕國王、天下兵馬大元帥,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遼道帝駕崩后,即位,是為天佑帝。
元世祖忽必烈立嫡子珍戩為皇太子,珍戩死去后,皇孫鐵穆爾鎮守北部邊疆,并授他皇太子寶,元世宗駕崩后,皇孫即位,是為成宗。
明太祖朱元璋先立嫡子朱標為皇太子,但是對不住他爹的期待,他先走一步后,明太祖將他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后來即位為建文帝。這個例子有點不同,明成祖朱棣立朱高熾為皇太子,是為仁宗,朱高熾還在世的時候,他兒子朱瞻基就特明英明睿智,明成祖就立他為皇太孫,是為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