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霽云簡介 唐朝玄宗肅宗時期名將南霽云生平
南霽云(712年----757年10月),勇武過人,唐朝玄宗、肅宗時期名將,生于魏州頓丘(今河南省清豐縣)南寨村農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稱“南八”。在“安史之亂”中,協助張巡鎮守睢陽,屢建奇功。后睢陽陷落,南霽云寧死不降,慨然就義。
南霽云青少年時代勤勞能干,喜愛學習,平時收工后總要習文練武。傳說他會七十二路槍法,善騎馬射箭,能左右開弓,百步之內箭無虛發。因家境貧寒,不得不棄家外出謀生,后投奔張巡部下被委以重任。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慶緒殺死安祿山后,派汴州刺史尹子奇統兵30萬攻睢陽(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西南)。睢陽太守許遠向張巡求援。張、南引兵自寧陵向睢陽進發,攻破叛軍防線與睢陽守軍會合。后尹子奇披掛上陣,被南一箭射中左眼。為守住睢陽,張遣南先向屯兵彭城(今徐州)的御使大夫許叔冀求援,但許無動于衷,南置罵而歸。隨率精騎三十突圍至臨淮(今江蘇盱眙北)向御史大夫賀蘭進明求救。南見其不肯出兵,便進前一步說:“睢陽與臨淮近在咫尺,兩地相依為存,若睢陽失守,臨淮危在旦日,請大夫三思。”賀蘭見南是難得將才,便想留于身邊,于是設宴款待。南含淚道:“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說著,拔出佩刀自斷中指。然賀蘭仍不語,南說:“主帥之命不能完成,叛兵不能掃平,國家不得安寧,請留此指以示人之心,歸報主帥,與城池共存亡。”隨上馬而辭。臨出城怒弓會射佛塔,箭入半箭。并誓曰:“叛軍平定后,必殺進明,此箭乃我志也!”。在睢陽返城途中,被叛軍發現,經一場血戰,才進了睢陽城內。城內絕糧,“茶紙既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張巡將愛妾為節約口糧,自殺身亡。尹子奇用云梯攻城,城頭上的守軍已餓到無法拉弓。
是年十月,睢陽陷落,張巡、南霽云被虜。叛軍尹子奇勸南投降,南稟稟正氣,大聲說:“男子漢大丈夫,不可向不義者屈服,寧掉頭顱垂青史,不留罵名在人間。”昂首挺胸英勇就義。后人曾有詩云:灑血睢陽誰笑癡?故鄉粗豆靡窮期;李唐社稷今何在?不及將軍尚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