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簡介 南越國的創(chuàng)建者南越武王趙佗生平
趙佗,秦屬恒山郡真定東安村人(現(xiàn)河北省石家莊真定安村),生于公元前237年,父趙常明,母諱侯氏。少年負勇,精通武功韜略。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年僅18歲的趙佗被封為五十萬大軍的副帥。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年僅23歲的趙佗被封為首任龍川縣令,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故,趙佗續(xù)任南海郡尉,時年29歲。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廣州),時年33歲。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趙佗被漢朝封為南越王,時年41歲。漢高祖呂雉王(公元前183年),趙佗自稱南越武帝,時年54歲。公元前179年,呂后死后,漢文帝劉恒即位,趙佗去帝號而復漢朝,仍稱南越王,時年58歲。這就時說我們常說的趙佗歸漢。漢武帝劉徹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趙佗無疾樂終,葬于番禺東北,享年101歲,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王中第一大壽者。佗卒后,由孫趙昧(《史記》作胡)及其后裔嬰齊、趙興、趙建德續(xù)任了四代南越王。漢武帝劉徹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國亡。南越國自公元前204年始,歷93年,世傳五代南越王,共計趙佗稱王稱帝67年,其后代共26年。
趙佗自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做50萬大軍副帥至漢武帝劉徹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為嶺南的統(tǒng)一和發(fā)展操勞了82個春秋,其中任50萬大軍副帥5年,龍川縣令6年,海南郡尉4年,稱南越武帝4年,南越王63年。
趙佗在位期間,采取“和輯百越”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嶺南的民族融合和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為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趙佗在任龍川縣令的6年里,為民辦了不少好事、實事,如掘井筑城,設衙修路;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文明;推廣先進的生產力和農耕技術;改善越人居住條件;培養(yǎng)和起用越人做官;維護了良好的社會治安;推廣優(yōu)良品種;遷漢人與越人雜居;推行漢人與越人互通婚姻。公元前209年,趙佗上書奏二世胡亥,派一萬五千無夫及年輕女人為士卒衣補,這些女子們后來都與將士和越人成了婚,建了家,立了業(yè),不再回北方去。此外,他還鼓勵士卒與中原人和越人通婚。無怪乎今天許多外來的游客高度評價龍川真是人杰地靈,山美,水美,人更美,這實際與將士和越人成婚,不斷地繁衍生息,世代相傳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