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財富傳奇 孔子學生子貢如何登上富豪榜
在商品經濟高度發(fā)達的今天,當一個文化人走紅時,我們會想到這背后會有一個團隊,從資金、宣傳、包裝等方面進行運作,從而吸引社會的眼球,讓這些眼球看見文化,看見闡述文化的文化人,對,文化就是要看見。
孔子講究內涵,并不屑于炒作,孔老師說過:“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興焉。”老天爺說過一句話嗎?可四季照常運轉,萬物都活生生地存在著,代謝著。
孔老師說這話時,可能沒有意識到,他之所以能名揚天下,做了兩千年圣人,到現在還是排行榜上前十名,是有人有財團在為他運作。
這個人是誰?這是哪家財團?
儒門財富傳奇:
孔子的學生上了兩千年前的富豪榜
孔子周游列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不過,我很久以前就有個疑惑:別以為古代沒有飛機高鐵和輪船,出外就不用路費了。孔老師帶著一大幫粉絲組成的“驢友團”在外面走長途,路費怎么來?如今坐高鐵,從廣州到武漢,最多四個小時搞定,路上吃一碗泡面就搞定肚子。春秋時代不同啊,走得慢,路上消耗多,一碗泡面肯定解決不了溫飽,人均得幾十碗甚至幾百碗泡面,這一路上的經費誰出?
子貢善于預估市場
應該是內部人士捐助,是誰?我們來查查司馬遷富豪榜,看看里面有沒有富豪跟孔子有點關系。翻看《史記》里的“富豪榜”,找找兩千多年前的富豪富婆,有范蠡,有白圭,有………咦,有子貢!子貢何許人?衛(wèi)國人,孔子的學生。這哥們姓端木,名賜,別名子貢,端木賜?道明寺?聽起來好像是流星花園里的帥哥。
端木同學是干啥的?司馬遷富豪榜有他的信息。端木賜同學在孔老師手里獲得學位證書以后,在衛(wèi)國政府干過一陣,后來辭職經商。他似乎有投資資本市場的第六感官,能預測市場的升降,能敏銳地捕捉市場的贏利點,不用做太多市場數據分析,一下子就能踩準投資機會。孔老師也說端木同學的經商特長在于“臆”,能猜中市場的牛在哪里,熊二在什么時候鉆出來,精確地判斷行情,因此屢試不爽,“臆(猜)則屢中”,屢猜屢中。在曹魯兩地之間經商,盈利豐厚,成為春秋時代能和范蠡比一高下的富豪。這本事換到今天,就是一股神。
學生中有此神人,老師和同學們人均那幾十碗泡面就有著落了。這不是我瞎說的,吳慧《中國古代商業(yè)史》中說:“孔子和大商人子貢生活在一起,至少是子貢做買賣,供給周游列國的孔子和同門。”
而且碰到“人在囧途”的時候,端木同學能利用自己的國際影響,動用一個國家的力量來拯救老師和同學。孔老師和學生們在陳國被圍困,沒得吃,沒得人身安全,是端木同學請動了當時的超級大國:楚國,興兵救出大伙。
當然,我們對古代圣賢的期待,也不能停留在這幾十碗泡面上,還得說點遠大的,高尚的,看端木同學如何替老師包裝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