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節日 怒族人是怎樣過鮮花節的
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是云南怒族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鮮花節。關于鮮花節的來歷,怒族還流傳著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勤勞、善良的怒族姑娘名叫阿茸。當時氣候惡劣,怒族人居住的地方常年遭受旱災,莊稼全部枯死,山野一片荒蕪,飲水也成為很困難的事。這時,阿茸姑娘挺身而出,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劈開懸崖,在高黎貢山上鑿通一個巖洞,把清澈的泉水引進了怒族人居住的村寨。
有水之后,土地有了生機,莊稼長得好了,阿茸姑娘的名字也傳遍了怒族人的村寨,人們都感激地稱她為仙女。
可是,一個壞人卻對美貌的阿茸姑娘起了壞心,想霸占她。阿茸知道這個消息后,躲進了深山的山洞里。壞人卻不死心,追到洞口,強迫阿茸姑娘嫁給自己。阿茸姑娘死活不答應,壞人就在農歷三月十五日這一天放火,把她活活燒死在山洞里。阿茸姑娘死后,當地人為了紀念她,就把三月十五這天定為本民族的節日。由于此時山上開遍了野花,人們便把這個節日叫做鮮花節。
每年的這一天,天還沒亮,怒族人就會起來準備參加節日的活動。姑娘們穿起民族的盛裝,帶上準備好的祭品以及在山上進行野餐所需的食物,結伴從村寨出發,翻山越嶺前去仙女洞進行祭祀。仙女洞周圍事先已經掛好許多經幡和唐卡,穿紅黃教服的老人在祭臺的兩側坐著吹嗩吶、打鼓、敲鑼、念經文。
前來祭祀的人們將一束束扎好的杜鵑花放在祭臺上,還將幾個玉米立在洞口,并把各種洗干凈的糧食堆成一小堆。主祭人燒起松煙后,整個祭祀儀式就開始了。主祭人先念祝辭,手持法器的喇嘛開始打鼓念經,大家在祭臺前叩頭獻貢。這時,整個洞口會插上很多松枝(象征吉祥如意、萬古長青)、鮮花(敬獻給“仙女”的禮物)和玉米(表示五谷豐登)。
祭祀儀式結束后,人們都走向仙女洞。姑娘們手捧采摘的鮮花,帶著祭品,來到“仙女洞”取“仙女”的“乳汁”(當地民間認為,洞內鐘乳石上滴下來的水是仙女的乳汁),以祈求仙女的保佑和賜福。然后,人們圍坐在山坡上,把事先準備好的食物擺放在鋪著松針的地上一起分享。他們邊吃邊歌,有的人還在歌聲中跳起歡快的舞蹈,整個山坡充滿歡樂的節日氣氛。
回家之后,各家各戶還要設宴飲酒,年輕人則身著盛裝到寬闊的場地上進行射箭比賽。晚上,青年男女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唱情歌、跳舞,徹夜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