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補血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當歸補血湯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域的應用相當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牛膝 白芍藥 炙草 白術 防風各1.5克 生地 天門冬各1.2克
蔓荊子各1.5克 荊芥 藁本各1.2克
【制法】上藥為散。
【功能主治】主血虛受風之頭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五
【處方】黃耆1兩,當歸2錢,生地黃5錢,生草1錢。
【功能主治】血虛發熱。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食前溫服。
【摘錄】《金匱翼》卷三
【處方】當歸1錢,生地黃1錢,川芎1錢,白芍1錢,防風5分,荊芥4分,藁本4分,黃芩1錢(酒炒),柴胡5分,蔓荊子5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血虛頭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鑒》卷九
【處方】當歸5錢,黃耆1兩,荊芥(炒黑)3錢,人參3錢,白術5錢,生地5錢。
【功能主治】血熱妄行,九竅流血,氣息奄奄,欲臥不欲見日,頭暈身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三
【處方】黃耆3兩,當歸5錢(酒浸),防風1錢,羌活1錢,荊芥穗1錢半,甘草半錢。
【功能主治】一切去血過多,因無血養筋,令人四肢攣急,口噤如痓。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七
【處方】當歸(去尾)1兩2錢,炙黃耆1兩,生姜3片,大棗5個。
【功能主治】婦人氣虛血少,經水3月1來,名日居經,艱于子息,其脈微而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各家論述】脈微而澀,微者,陽氣虛;澀者,陰血少。黃耆味甘溫,以補氣;當歸味辛溫,以補血。耆救其脈之微,歸救其脈之澀。更有姜、棗之一辛一甘以和營衛,立方之最當者。每日一劑,氣血自然充滿。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處方】當歸、黃芩(炙)、茯苓。
【功能主治】產后乍寒乍熱,血虛而渴。
【摘錄】《盤珠集》卷下
【處方】薄荷5分,羌活5分,茺蔚子1錢,柴胡8分,蒺藜1錢,菊花8分,防風8分,甘草4分,生地黃2錢,當歸1錢5分,白芍藥1錢,川芎8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經行去血過多,肝經虛損,眼目澀痛,頭痛眩暈,腫澀難開,生翳于黑睛上,或如粟米,或花翳白陷。
【用法用量】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金鑒》卷七十八
【處方】黃耆5錢,當歸1兩,熟地5錢。
【功能主治】男子血少,面色痿黃,不能生子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方中用當歸為君,用黃耆為臣,佐之熟地之滋陰,是重在補血,輕在補氣,自然氣以生血,而非血以助氣,氣血兩旺,無子者易于得子,根深本固,寧至有夭殤之嘆哉。
【摘錄】《辨證錄》卷十
【處方】當歸、黃耆、柴胡、白芍藥。
【功能主治】三陰久瘧不愈,并一切血虛發熱。
【注意】邪盛者不可用。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紅花5錢,黃耆1兩,當歸1兩,獨活1兩。
【功能主治】打傷,血氣不足。
【用法用量】水1鐘,煎服。
【注意】忌風
【摘錄】《魯府禁方》卷四
【處方】糯米1合,當歸(炒)1兩,黃耆1兩。
【制法】上細切,和停。
【功能主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統》引作“當歸黃耆飲”,《景岳全書》引作“當歸黃耆湯”。
【摘錄】方出《婦人良方》卷十五,名見《玉機微義》卷五
【別名】黃耆當歸湯、補血湯、耆歸湯、黃耆補血湯
【處方】黃耆1兩,當歸(酒洗)2錢。
【藥理作用】當歸補血湯及其單味藥對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新醫藥學雜志》(1979;3:56):從當歸補血湯及單味藥黃耆、當歸對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的實驗中可以看出:黃耆水煎劑組能明顯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當歸補血湯水煎劑組稍遜于黃耆水煎劑組,而當歸水煎劑組與對照組比較未見到明顯差異。當歸補血湯水煎劑組的作用稍遜于黃耆水煎劑組,并非由于當歸存在拮抗作用,因為當歸水煎劑組沒有抑制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現象,而可能是由于復方中黃耆的濃度較低的關系,當歸補血湯水煎劑中黃耆含83%,而單味黃耆水煎劑中含100%。
【功能主治】補氣生血。主勞倦內傷,氣血虛弱,陽浮于外,肌膚燥熱,面紅目赤,煩渴引飲,脈洪大而虛,口舌生瘡,以及婦人經行、產后血虛發熱頭痛、產后無乳;或瘡瘍潰后久不愈合者。
【用法用量】黃耆當歸湯(《蘭室秘藏》卷上)、補血湯(《脈因癥治》卷上)、耆歸湯(《周慎齋遺書》卷五)、黃耆補血湯(《產科心法》下集)。
【注意】陰虛潮熱者慎用。
【各家論述】1.《醫方考》:血實則身涼,血虛則身熱。或以饑困勞役虛其陰血,則陽獨治,故令肌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此證純象傷寒家白虎湯之證,但脈大而虛,非大而長,為可辨耳。《內經》所謂脈虛血虛是也。當歸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養血,而黃耆則味甘補氣者也。今黃耆多于當歸數倍,而曰補血湯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無形之氣故也。《內經》曰:陽生陰長,是之謂爾。
【臨床應用】1.血虛發燥:有一患者,撲傷之后,煩燥面赤,口干作渴,脈洪大,按之如無。余曰:此血虛發燥也。遂以當歸補血湯,二劑即止。
【摘錄】《內外傷辯》卷中
【處方】當歸3錢,芍藥3錢,生地黃3錢,熟地黃3錢,人參5分,白術(去蘆)8分,茯苓(去皮)8分,麥門冬(去心)8分,山梔仁(炒)8分,陳皮8分,甘草3分,辰砂(研末,臨服入)2分,烏梅1個(去核),炒米100粒。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心血少而嘈,兼治驚悸怔忡。
【用法用量】加大棗2個,水煎溫服
【摘錄】《回春》卷三
【處方】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防風、連翹、羌活、獨活、乳香、沒藥、白芷、續斷、杜仲。
【功能主治】止痛兼補。主金刃所傷及跌磕打撲,皮肉破損,亡血過多。
【用法用量】上加生地黃煎,入童便和服。不可用酒。
【注意】若皮肉不破損者,宜作瘀血停積治之。
【摘錄】《準繩·瘍醫》卷六
【處方】荊芥穗、當歸、生地、熟地、川芎、赤芍、黃耆、陳皮。
【功能主治】虛損勞瘵,吐血瀉血,女人產后,或崩漏,或諸血失道妄行,眼花頭暈,漸至吐血不止,或干血癆。
【用法用量】加大棗2個,烏梅1個,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八
上面是關于當歸補血湯這種中藥方劑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歸補血湯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