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白頭翁 甘草 阿膠各6克 秦皮 黃連黃柏各9克
【功能主治】清熱治痢,益氣養(yǎng)血。治產后痢疾,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膿血,氣血不足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1.4升,煮取500毫升,納膠令消盡,分三次溫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下
【別名】白頭翁湯、甘草湯
【處方】白頭翁2兩,甘草2兩,阿膠2兩,秦皮3兩,黃連3兩,柏皮3兩。
【功能主治】婦人產后下利虛極;熱利下重,大便血,心煩不得眠者。
【用法用量】白頭翁湯(《千金》卷三)、甘草湯(《千金翼》卷七)。
【各家論述】1.《金匱要略論注》:虛極不可無補,但非他味參、術所宜,惡其壅而燥也。亦非芩,澤淡滲可治,恐傷液也。唯甘草之甘涼,清中即所以補中;阿膠之滯潤,去風即所以和血。以此治病即以此為大補,方知凡痢者濕熱非苦寒不除,故類聚4味之苦寒不為過。若和血安中,只1味甘草及阿膠而有余。治痢好用參、術者,政由未悉此理耳。
【臨床應用】痢疾:患者女,60余歲。痢下赤白,日數(shù)十遍,里急后重。曾服呋喃西林2日,效果不顯,發(fā)熱不高,口干,尚不作渴,舌質淡紅,舌邊呈細小赤點。干而無津,脈象細數(shù)。認為老年津血不足,又患熱痢,津血更易耗損。擬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白頭翁12g,黃連6g,川黃柏6g,秦皮9g,阿膠9g(烊),甘草6g,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上午服第1劑,至晚大便已變糞,續(xù)進1劑病愈。
【摘錄】《金匱》卷下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入人體內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