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烏龜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很多人對山烏龜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山烏龜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別名】地烏龜、吊金龜、金線吊烏龜。
【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廣西地不容、桂南地不容、大葉地不容、荷苞地不容、馬山地不容、小花地不容和黃葉地不容等的塊根。
【原形態】1.廣西地不容 多年生草質藤本,長1-3m。塊根扁球形或不規則球形,通常露于地面,外皮灰褐色,粗糙,散生皮孔狀小突點,內面淡黃色或黃色,莖枝圓,直徑2-3mm,有直條紋,無毛。葉互生;葉柄長4-9cm,基部膝曲,盾狀著生;葉片三角狀圓形或近圓形,長、寬近相等,均為5-12cm,先端短尖或銳尖,基部圓形,全緣或有時上部有角狀粗齒,兩面無毛,上面淡綠色,下面蒼白色,密生小乳突;掌狀脈5-7條,常二叉分枝,向下的較細,常不分枝,網脈略明顯,紙質?;ㄐ?,單性,雌雄異株,雄株和雌株均為夏傘形聚傘花序,腋生;雄花序的總花序梗長2-7cm,假傘梗6-10個,長0.5-2cm,有小苞片,小聚傘花序很多,傘房狀密集于假傘梗的近末端;雄花:萼片6,淡綠色,排成2輪,外輪匙狀倒披計形或倒卵形,長1.51.6mm,寬0.40.6mm,內輪闊倒卵形,長1-1.2mm,外面均密生透明小乳突;花瓣3,淡黃色,肉質,貝殼狀,長0.7-0.8mm,有時達lmm,外面密生透明小乳突,內面有2個墊狀大腺體;雄蕊柱長0.7-1mm,花藥4個;雌花序的總花序梗較粗,假傘梗長34mm;雌花:花被左右對稱,萼片1,近卵形,長約0.3mm,生于花的一側;花瓣2, 闊卵形,長0.4-0.8mm;子房無毛,核果紅色,內果皮闊倒卵形,長約5mm,寬約4mm,背部有4行鉤刺狀雕紋,每行18-19顆,胎座跡正中穿孔。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1.生于石灰巖山壁縫穴中。
【性狀】性狀鑒別 塊根類球形或扁球形,或為不規則塊狀,直徑10-40cm,有時可達50-70cm,重數千克,有的可達數10kg。表面褐色、灰褐色至黑褐色,有不規則的龜裂紋,散生眾多小凸點。商品多為橫切或縱切片,直徑2-7cm,厚0.5-lcm;新鮮切面淡黃色至黃色,或放置后呈深黃棕色者,表明含有顱痛定;切面為白色者,通常不含或含量較低。斷面常可見筋脈紋(三生維管束)環狀排列呈同心環狀,干后略呈點狀突起。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1.廣西地不容塊根含左旋四氫掌葉防己堿(tetrahydropalrnatine),左旋咖坡任堿(capaurine),右旋異紫堇定(isocorydine),左旋斑點亞洲罌粟堿(roemerine),去氫斑點亞洲罌粟堿(dehydroroemerine),去氫千金藤堿(dehydrcotephanine),千金藤堿(stephanine),掌葉防己堿(palrnatine),二氫掌葉防己堿(dihydropalmatine),頭花千金藤堿(cepharanthine),輪環藤寧堿(cycleanine)及小檗胺(berbamine)等生物堿。
【藥理作用】1.鎮痛作用 小鼠熱板法、兔光照鼻部鎮痛試驗均證明荷苞地不容中荷包牡丹堿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在小鼠燙尾法上鎮痛作用不明顯。
【毒性】荷包牡丹堿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87±12.8mg/kg,中毒癥狀為嘶叫、跳躍、翻滾、強直窒息而死。
【鑒別】理化鑒別(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入稀鹽酸4ml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2滴,即產生大量橙色沉淀。另取濾液1ml,加入碘化汞鉀試液2滴,即產生大量黃白色沉淀。(檢查生物堿)。
【性味】苦;寒
【歸經】胃;肝經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清熱解毒。主胃痛;痢疾;咽痛;跌打損傷;瘡癤癰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山烏龜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