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葉蓼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中藥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在進(jìn)行選擇的時(shí)候,需要先對藥物進(jìn)行了解,那么對于掌葉蓼這種藥材你了解嗎?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別名】屈草、豬草、大辣蓼、九龍?zhí)熳?/p>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掌葉蓼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約1m。莖直立,帶紫紅色,有縱棱,多分枝,被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9cm,有縱肋,被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長1-2cm,脈紋顯著,被伏毛,先端無睫毛;葉片掌狀,直徑6-12cm,有5-9個(gè)掌狀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個(gè)裂片較小,近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凹下,上面有伏毛及短柔毛,葉脈及葉緣有伏毛。頭狀花序排成聚傘狀,花序軸被短柔毛及伏毛,苞片線形,密被粗毛及短柔毛;花梗短,花被5深裂,淡紅色,脈紋明顯;雄蕊8;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卵形,三棱,淡褐色,有點(diǎn)狀花紋。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濕地。
【性狀】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多分枝,棕紅色至紫紅色,表面有縱棱線紋,被短柔毛,斷面中空。葉多皺曲,展平后葉片掌狀,5-9掌狀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裂片較小,近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深凹,表面有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有明顯脈紋,膜質(zhì),有伏毛。頭狀花序排列成聚傘花序狀;花被淡紅色,有明顯脈紋。瘦果卵形,有3棱,淡褐色,有點(diǎn)狀花紋。氣微,味微澀。
【性味】苦;酸;性涼
【功能主治】止血;清熱。主吐血;衄血;崩漏;赤痢;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干葉研粉撒布。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了中藥掌葉蓼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掌葉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