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藥的種類有很多,很多人在使用時,都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比如山藥,所以在選擇之前,需要對它的功效和用量等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山藥的功效和作用都有什么嗎?
【英文名】RHIZOMA DIOSCOREAE
【別名】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藥、淮山、白山藥
【來源】本品為薯蕷科植物 薯蕷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 根莖 。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用硫黃熏后,干燥;也有選擇肥大順直的干燥山藥,置清水中,浸至無干心,悶透,用硫黃熏后,切齊兩端,用木板搓成圓柱狀,曬干,打光,習稱“光山藥”。
【性狀】本品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30cm,直徑1.5~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縱皺紋及須根痕,偶有淺棕色外皮殘留。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微酸,嚼之發黏。光山藥呈圓柱形,兩端平齊,長9~18cm,直徑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黃白色。
【鑒別】本品粉末類白色。淀粉粒單粒扁卵形、類圓形、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8~35μm,臍點點狀、人字狀、十字狀或短縫狀,可見層紋;復粒稀少,由2~3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黏液細胞中,長約至240μm,針晶粗2~5μm。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直徑12~48μm。
【炮制】山藥:除去雜質,分開大小個,泡潤至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甘,平。
【歸經】歸脾、肺、腎經。
【功能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用法用量】15~30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侯寧極《藥譜》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山藥,我們知道山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山藥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