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釘菜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中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和習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鐵釘菜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鐵線草、剪刀菜、鐵菜、搖鼓鈴
【來源】藥材基源:為鐵釘菜科植物鐵釘菜及葉狀鐵釘菜的藻體。
【原形態】1.鐵釘菜 藻體暗褐色,干后呈黑色。軟骨狀,高4-15cm,體圓柱狀,復叉狀分枝,分枝細圓柱形,有的略扁圓,稍帶棱角,短柄約1-2cm長。小枝類圓柱形略扁,中間部分寬約1-2mm,頂端漸狹尖。髓部由縱橫交錯的絲狀細胞組成。皮層由6-30排左右的小細胞,垂直于藻體表面,緊密排列構成。藻體成熟時,枝端顏色較淡。切面觀察,有單室孢子囊自皮層長出,且有單行細胞的無色毛絲體,從皮層毛窠內伸向體外。藻體固著器小盤狀。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1.生于中、高潮帶波浪沖擊的巖礁上,一年四季均有生長。
【性狀】性狀鑒別 (1)鐵釘菜 藻體黑褐色,被有白霜,常成不規則團塊狀。水浸展平后,灰褐色至黃綠色,細條狀,長4-12cm,復叉狀分枝,枝細圓柱形,微有棱角,或略扁圓,直徑1-1.5mm。基部有固著器,小盤狀,具短柄。質堅脆,易折斷。氣腥,味咸。
【化學成份】鐵釘菜含有二酰基甘油基羥甲基三甲基-β-丙氨酸(diacylglycerylhydroxymethyltrimethyl-β-alanine,DGTA)及磷脂酰膽堿(phosphatidylcholine,PC)。還含褐藻酸鹽(alginate),葡聚糖(glucosan),褐藻酸(alginic acid),粗蛋白,甘露醇(mannitol),鉀,碘等。
【性味】咸;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軟堅散結;解毒;驅蛔。主頸淋巴結腫;甲狀腺腫;喉炎;蛔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附方】由于本品干后黑色,體質堅硬,因而有鐵釘菜之稱。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關于鐵釘菜的藥用價值的一個簡單的介紹,對于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利用鐵釘菜治療疾病,可以不用擔心副作用。所以鐵釘菜治療疾病就是一種效果好且實在的治療方法,因此在臨床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廣泛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