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虎魚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鰕虎魚作為一種中藥材,你知道它的藥用價值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嗎?中醫(yī)都是如何利用鰕虎魚來治療疾病的呢?還有日常在使用鰕虎魚治療疾病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別著急,我們?yōu)榇蠹乙灰唤獯稹?/p>
【別名】鯊、蛇(《爾雅》),吹沙(《臨海異物志》),沙溝魚、沙鳁、叼浪魚(《綱目》),沙竹(《醫(yī)林纂要》),光魚、油光魚(《黃渤海魚類調(diào)查報告》)。
【來源】為鰕虎魚科動物 刺鰕虎魚 的 肉 。
【原形態(tài)】體長,前部略呈圓柱形,后部側扁。體長約10余厘米;頭部大而長,頭高稍低于體高。吻長,前端鈍圓,正中有一隆突。眼中等大,呈背側位。眼間隔窄,稍凹。口大,略成斜形。下頜稍短,上頜后端終止于眼前緣的下方或稍后。唇厚。舌寬,前端呈截形。齒尖銳,呈錐形,上、下頜均排列成狹帶狀。鰓孔略向前下方延伸至胸鰭基底下方;峽部頗寬。鰓耙短,甚粗。體大部分被櫛鱗,項及胸部被小圓鱗,頭部除后頭、頰上部及鰓蓋上部被小圓鱗外,其他部分均無鱗。體側鱗縱列鱗46~50,橫列鱗約17。背鰭2,Ⅷ,14;第1背鰭較低,鰭棘細弱,平放時,不達第2背鰭起點。第2背鰭較高,平放時,后部鰭條常可達尾鰭基部的副鰭條。臀鰭12~13,起于第2背鰭第4鰭條的下方,約與第1背鰭等高。胸鰭尖圓19~21,約與腹鰭等長。腹鰭Ⅰ15。尾鰭后緣呈尖圓形。體上部灰褐色,下部較淡。體側有不明顯的暗斑5~6個。吻部色較深,頰部有暗色條紋。背鰭有排列成3~5斜縱行的暗色斑點;尾鰭有波狀橫紋7~10條。
【生境分布】分布我國沿海各地,以南部尤多。
【性味】甘咸,平。
【歸經(jīng)】《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能主治】①《綱目》:"暖中益氣。"
【注意】姚可成《食物本草》:"多食生痰助火。"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
現(xiàn)在知道鰕虎魚的作用了吧。以前還不知道鰕虎魚是這等有價值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見識還不夠廣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養(yǎng)生途徑,其實想要養(yǎng)生,生活處處皆學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