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很多人對中藥土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櫨蘭、飛來參、瓦參、桃參、申時花
【來源】為馬齒莧科土人參屬植物 錐花土人參 Talinum paniculatum (Jacq.)Gaertn.[T. patens (L.)Willd.;T. crassifolium auct. non Willd],以 根 和 葉 入藥。秋、冬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葉則隨時可采,或秋季采集,曬干或蒸后曬干備用。
【原形態】多年生常綠草本,高達60厘米。根粗壯,有時多分枝,旁生纖細的側根,全體肉質,表面棕褐色,內部乳白色。莖直立,下部分枝,基部稍木質化。單葉互生,葉片肉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7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尖或鈍圓,基部漸次狹窄而成短柄,全緣,兩面綠色而光滑。夏季開淡紫紅色小花,集成頂生或測生疏散的圓錐花序,多呈二歧分枝。萼片2,卵形;花瓣5,倒卵形或橢圓形;雄蕊15~20個;雌蕊子房上位,球形,1室,柱頭3深裂。朔果近圓球形,熟時灰褐色。種子細小,多數,黑色,有突起。
【生境分布】常為栽培,亦有野生于山坡巖石縫中。我國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均有之。
【栽培】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溫暖潮濕環境和腐殖質壤土或砂質壤土地區生長較好。種子繁殖,春季條播,行距1尺,覆土1~2分,保持土壤濕潤,半個月左右出苗,苗出齊后可間苗1~2次,株距保持3~4寸。6、7月各鋤草一次。幼苗期、開花期各應追施人糞尿一次。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潤肺生津。用于氣虛乏力,體虛自汗,脾虛泄瀉,肺燥咳嗽,乳汁稀少。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滇南本草》
對于土人參的藥用價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土人參藥用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