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蓼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學藥材。那么對于西伯利亞蓼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剪刀股、野茶、驢耳朵、牛鼻子、鴨子嘴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西伯利亞蓼的根莖。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6-20cm。有細長的根莖。莖斜上或近直立,通常自基部分枝。葉互生,有短柄;葉片稍肥厚,近肉質,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無毛,長5-8cm,寬5-15m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戟形或楔形。花序圓錐狀,頂生,長3-5cm;苞片漏斗狀;花梗中上部有關節;花黃綠色,有短梗;花被5深裂,裂片長圓形,長約3mm;雄蕊7-8;花柱3,甚短,柱頭頭狀。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色,平滑,有光澤。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于鹽堿荒地或砂質含鹽堿土壤。
【化學成份】塊莖含呋喃甾烷醇糖甙(furostanol glycosi-de)和螺甾烷醇糖甙(spirostanol glycoside)各2個。屬于前者的是:西伯利亞蓼甙(sibiricoside)A,其結構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O-甲基-25(S)-呋甾-5-烯-3β,26-二醇-3-O-β-石蒜四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22-O-methyl-25(S)-furost-5-ene-3β,26-diol-3-O-β-lycotetraoside〕,26-O-β-D-吡喃葡萄基-22-O-甲基-25(S)-呋甾-5-烯-3β,14α,26-三醇-3-O-β-石蒜四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22-O-methyl-25(S)-furost-5-ene-3β,14α,26-triol-3-O-β-lycotetraoside];屬于后者的是:新巴拉次薯蕷甙元A3-O-β-石蒜四糖甙(neoprazerigenin A3-O-β-lycotetraoside), 西伯利亞蓼甙(sibiricoside)B,其結構為(23S,25R)-螺甾-5-烯-3β,14α,23-三醇3-O-β-石蒜四糖甙[(23S,25R)-spirost-5-ene-3β,14α,23-triol3-O-β-lycotetraoside][1]。
【性味】微辛;苦;微寒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利水消腫。主目赤腫痛;皮膚濕癢;水腫;腹水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3g。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治關節積液、腹水、便秘,皮膚瘙癢。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中藥西伯利亞蓼的功效與作用的一些介紹,西伯利亞蓼對人體的疾病有著很好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該根據個人的體質情況對癥用藥,避免胡亂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