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絆草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馬絆草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馬絆草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馬絆草。
【英文名】all-grass of Chinese Aeluropus
【別名】獐毛、小葉蘆、蝦須草、馬牙頭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馬絆草的全草。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體較矮小而堅韌,通常“外有長匍匐枝。稈為鱗片:約狀葉鞘包裹,高15-三圓35cm,徑1.5-2mm,具多節。葉鞘長于節間, 鞘口常有柔毛;葉舌截平,長約0.5cm葉片無毛,通常扁平,長3-6cm,寬3-6mm。圓錐花序,常緊縮成穗狀和頭狀,長2.5-6cm,寬5-12cm;小穗卵狀技針形,有4-10朵小花,長4-6cm,寬3-4cm,成2行,排列于穗軸的一側,小花覆瓦狀排列,小穗軸脫節于穎上和各小花之;穎近革質, 略有子膜質邊緣,第1穎有1-3脈,第2穎有5-7脈;外停下部革質,上部草質,卵形,有9-10脈,內釋與外種相等,先端截平,背部無毛,基盤略有微毛;雄蕊3,由小穗先端伸出。穎果卵圓形或長圓形,與內外粹分離?;?、果期5-8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于海岸邊至海拔3200m的內陸鹽堿地。
【性味】甘;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退黃。主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膽囊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淡,性平。有清熱利尿的功能。用于黃疸型肝炎,膽翼炎及肝硬化腹水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現在知道馬絆草的作用了吧。以前還不知道馬絆草是這等有價值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見識還不夠廣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養生途徑,其實想要養生,生活處處皆學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