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蘆巴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胡蘆巴是一種藥材,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我們可以適當的食用胡蘆巴,由于很多的人對于胡蘆巴還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胡蘆巴 的 種子 。秋季種子成熟后采收全草,打下種子,除凈雜質,曬干。
【原形態】胡蘆巴,又名:蕓香草(《盛京通志》),香草、苦草、苦朵菜、香苜蓿。
【生境分布】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以及新疆等地有栽培。主產河南、安徽、四川等地;云南、陜西和東北等地亦產。
【性狀】種子略呈斜方形或矩形,長3~4毫米,寬2~3毫米,厚約2毫米。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平滑。兩面各具一條深斜溝,兩條斜溝相接處可見種臍與珠孔。質堅硬,不易破碎。種皮薄,縱切面可見內有一圈胚乳,用水浸后胚乳呈粘液狀,子葉略不對稱,呈淡黃色,胚根彎曲,肥大而長。橫切面胚乳占面積較大,子葉2片,呈長圓形,一端有圓形的胚根。氣微,粉碎時有特異的香氣,味淡微苦。以個大、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份】種子含龍膽寧堿、番木瓜堿、膽堿、胡蘆巴堿等生物堿,皂甙元主要是薯蕷皂甙元、雅姆皂甙元和少量芰脫皂甙元、痕量替告皂甙元。尚分離出牡荊素、牡荊素-7-葡萄糖甙、葒草素或異葒草素的阿拉伯糖甙、黃酮的葡萄糖鼠李糖二糖甙,槲皮素、木犀草素等黃酮類。
【藥理作用】胡蘆巴堿一般認為無藥理作用;但也有人報告它在神經肌肉標本上,能降低神經的時值,對肌肉的時值則為先降低后增加。種子的油中有催乳成分,此成分不含碘、氮、硫,無任何性激素樣作用,去油后的種子含50%的不易消化的粘膠,故有某些致瀉作用。種子還有輕度的驅腸線蟲作用。
【炮制】胡蘆巴:揀去雜質;用水洗凈,曬干。鹽炒胡蘆巴:取凈胡蘆巴加鹽水噴灑拌勻,稍悶,微炒至發響,呈黃色,取出放涼。(每胡蘆巴100斤,用食鹽2.5斤,適量清水化開)
【性味】苦,溫。
【歸經】入腎、肝經。
【功能主治】補腎陽,祛寒濕。治寒疝,腹脅脹滿,寒濕腳氣,腎虛腰酸,陽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注意】陰虛火旺者忌服。
【貯藏】置干燥處。
【附方】①治膀胱氣:胡蘆巴、茴香子、桃仁(麩炒)各等分。半以酒糊丸,半為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鹽酒下;散以熱米飲謂下,與丸于相間,空心服,日各一、二服。(《本草衍義》)
【各家論述】①《綱目》:"胡蘆巴,右腎命門藥也,元陽不足,冷氣潛伏,不能歸元者宜之。張子和《儒門事親》云,有人病目不睹,思食苦豆,即胡蘆巴,頻頻不缺,不周歲而目中微痛,如蟲行入眥,漸明而愈。按此亦因其益命門之功,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是也。"
【臨床應用】用于防治高山反應:將苦豆葉曬干研粉,煉蜜為丸,每丸含生藥約2克。㈠預防用,每人2丸,開水沖服;觀察62人,服藥后未出現反應者21人,仍出現反應者41人。㈡治療用,1日劑量8~12克,連服3天;觀察108人,總有效率為28.4%;服藥后有15人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但均輕微,改為飯后服用或停服一頓后即消失。本品對改善單個一、二項癥狀較明顯,如睡眠情況服藥后改善者占68.5%;由此推想苦豆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抑制作用。對脈搏、呼吸改變不大。
【摘錄】《*辭典》
通過本篇文章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胡蘆巴的作用與功效有了一定的認識。文章介紹的幾種作用與功效是比較常見的,希望大家可以記住它們,對生活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