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樟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猴樟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猴樟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香樹、楠木、猴挾木、香樟(《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牛筋條、牛荊樹(《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
【來源】為樟科植物 猴樟 的 根皮 或 莖皮 。全年可采。
【原形態】喬木,高達16米。樹皮紅褐色;小枝圓柱形,暗紫色,末節有角棱;芽卵形,具絹狀毛。葉互生,厚紙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8~17厘米,寬3~10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上面幼時稍有細毛,后變光亮,下面初有灰色絹絲狀毛,后則稍有短柔毛,呈灰白色,中脈暗紅色,側脈4~6對,互生,下部葉脈有時對生,脈腋有腺點;葉柄長2~3厘米。圓錐花序腋生或側生,長10~15厘米,2回又狀分歧;總梗長4~6厘米;花被6裂,花被管漏斗狀;裂片卵形,先端反曲,內面有白色絹毛,早落;發育雄蕊9,花藥4室,第三輪雄蕊花藥外向瓣裂,果實球形,徑7~8毫米,果梗先端膨大,宿存花被的先端反曲,果托盤狀。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叢林中。分布云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亦有人工栽培。
【化學成份】根、干、枝、葉均含揮發油,以根部含油量最高,約2.9%(枝含油量0.06%,葉含油量0.46~0.6%)。油的化學成分大體可分3個類型:㈠以含黃樟醚為主(含量達84%),醛酮含量為1.8%,還含檸檬醛、莰烯、α-蒎烯、檸檬烯、芳樟醇、α-松油醇、樟腦、甲基庚烯酮、桉葉素、丁香油酚、芐系倍半萜等;㈡以含桉葉素為主,醛酮含量為7.4%,還含芳樟醇、單萜烯等;㈢以含單萜烯為主,醛酮含量為8.0%;還含水芹烯、黃樟醚、芳樟醇等。
【性味】《貴州草藥》:"辛,溫。"
【功能主治】①《貴州草藥》:"驅風,行氣,溫中,鎮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調敷或研末酒炒布包作熱敷。
【附方】①治風寒感冒:香樟根皮五錢。煨水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上文我們介紹了猴樟以及猴樟的特點,可以知道猴樟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效果。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