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京美醫院怎么樣?科學診療 規范管理
第一次見到小川,就被他肩部的巨大腫物所震驚!比他手臂還要粗的巨大腫物,就那樣長在他肩部,襯托的他更加瘦弱。花兒一樣的年紀,卻因得了這種病,讓他變得沉默寡言,哪怕在病房里躺著,小川也不愿意摘下他的帽子,我們無法想象他承受著怎樣的心理壓力。
小川,來自四川巴中,22歲,左肩部及背部、左頸部、胸部多發包塊2年余。
患者2年前發現左肩部棗樣大小及背部、左頸部、胸部均呈黃豆樣大小多發包塊,未重視。半年前,腫物開始迅速增大至雞蛋樣大小,質硬、無壓痛、活動度差、伴有疼痛感,隨后就診于當地某醫院,建議手術切除,患者及家屬拒絕。對癥給予止痛、增強機體抵抗力等治療,未見明顯效果,腫物還在繼續增大。
隨后至上級醫院行病理檢查,結果示:梭形細胞腫瘤,低度癌變,初步考慮梭形細胞肉瘤。因瘤體太大,無法手術,建議保守治療。
這時候,瘤體已增大至15*20cm,為求進一步中西醫結合治療,來到我院,因病情較急,許院長迅速組織專家團隊為他會診,治療3個月,期間兩次行微創手術,并配合中醫中藥進行治療,隨著治療的進行,瘤體也在逐步縮小。看到兒子不必開刀就可以治療,瘤體也越來越小,小川的媽媽非常高興。
什么是梭形細胞腫瘤?
梭形細胞腫瘤主要是以梭形細胞為主,可發生在任何器官或組織,形態學表現可以是癌也可以是瘤。如發生在上皮組織(如梭形細胞癌、梭形細胞鱗癌),也可以發生在間葉組織(如梭形細胞肉瘤,梭形細胞間質肉瘤),形態表現復雜,多類似肉瘤,或伴有形似肉瘤的間質成份,免疫表型既可表現為癌,也可表現為肉瘤,或表現為癌肉瘤結構等的一類腫瘤。該病變較難直接檢查,需多方面的檢測如免疫組織化學標記等。
什么是原發惡性梭形細胞腫瘤?
原發惡性梭形細胞腫瘤是最常見的骨惡性腫瘤,它來源于有成骨潛能的間葉細胞,由惡性增殖的肉瘤細胞直接產生腫瘤性骨樣組織或不成熟骨,也稱為成原發惡性梭形細胞腫瘤,是指瘤細胞能直接產生腫瘤骨及骨樣組織的一種惡性結締組織腫瘤。1993年,WHO為避免“成骨”在“來源”和“產生”兩種意義上造成的混亂而將其統稱為原發惡性梭形細胞腫瘤。
原發惡性梭形細胞腫瘤是骨的骨肉瘤,其發生率僅次于漿細胞骨髓瘤。它的組織學特點是增生的梭形腫瘤細胞直接產生骨樣基質或不成熟骨。但在一些罕見的情況下,腫瘤細胞保持非常幼稚的狀態,并不產生骨樣基質或骨,使得對腫瘤的分類非常困難。
原發惡性梭形細胞腫瘤惡性程度甚高,預后極差,可于數月內出現肺部轉移,截肢后3~5年存活率僅為5~20%。發生在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的約占所有原發惡性梭形細胞腫瘤的四分之三,其它處如肱骨、股骨上端、腓骨、脊椎、髂骨等亦可發生。
多數為溶骨性,也有少數為成骨性,發病年齡: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大多在10~25歲,男性較多。腫瘤多處于骨端,偶發生于骨干或骨骺。原發惡性梭形細胞腫瘤含有不同成份的軟骨,纖維組織及生骨組織。骨膜下骨皮質及髓腔部均可發生浸潤擴散。
早期腫瘤主要部分在骨膜下,融合于骨皮質,溶骨性瘤組織,軟骨成份少,骨破壞較快,循環豐富,骨壞死區可形成包裹,腫瘤向鄰近軟組織擴散,可發生病理骨折,少數腫瘤骨質堅硬。
一般原發惡性梭形細胞腫瘤不侵入關節,偶有破壞皮質或病理骨折后累及關節。由于腫瘤的發展及骨膜反應,常有骨膜高起形成三角通稱考德曼(Codman)氏三角,并有與骨干呈垂直的陽光樣放射骨針。顯微鏡下可見許多瘤細胞、細胞及細胞核大小,形狀不一,有小型多核巨細胞,梭形細胞,不成熟的軟骨細胞及惡性成骨細胞,細胞核大,染色很深。幾乎所有轉移均經血液轉移至肺,少數轉移至腦、內臟、腎及經淋巴管至淋巴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