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妙招幫你巧防高血壓
幾個小妙招幫你巧防高血壓
1、中午小睡。
工作了一上午的高血壓病患者在吃過午飯后稍稍活動,應小睡一會兒,一般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老年人也可延長半小時。無條件平臥入睡時,可仰坐在沙發上閉目養神,使全身放松,這樣有利于降壓。
2、情緒穩定。
應少怒對于高血壓患者,除藥物治療外,保持心理平衡非常重要。因為人在緊張、激動、恐懼或者憤怒時,可出現心悸、氣急及血壓升高,甚至會引起腦血管痙攣或腦血管破裂中風致死,故高血壓病為心身疾病,道理也就在此。所以,對于高血壓患者,如遇不滿意的人和事時,應進行“冷處理”,盡量避免正面沖突;同時,患者應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愛好,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努力培養高尚情操,豁達胸懷。這些,對高血壓病的防治均很重要。
3、晚餐宜少。
有些中年高血壓病患者對晚餐并不在乎,有時毫無顧忌地大吃大喝,導致胃腸功能負擔加重、影響睡眠,不利于血壓下降。晚餐宜吃易消化食物,應配些湯類,不要怕夜間多尿而不敢飲水或進粥食。進水量不足,可使夜間血液稠,促使血栓形成。
4、緩慢起床。
早晨醒來,不要急于起床,應先在床上仰臥,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頸部,伸一下懶腰,使肢體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復適當張力,以適應起床時的體位變化,避免引起頭暈。然后慢慢坐起,稍微活動幾次上肢,再下床活動,這樣血壓不會有太大波動。
5、早上6點鐘至中午,是心腦血管病的多發時間。
因為早晨醒后的血管功能障礙多于睡眠時,交感神經的興奮灶也比較敏感,應激反應的應激激素和心率、血壓均在晨間上升。日本某醫學院的統計分析也指出,早晨跑步、打高爾夫球或快速游泳等劇烈活動,是發生猝死的常見原因。所以提倡高血壓患者,在每天下午4~5點鐘時,去戶外進行緩慢運動,如步行、打太極拳、做廣播操,或反復上下樓梯等。這些活動,既比較安全,又有利于降壓,且對健康有益。
6、睡前泡腳。
按時就寢,養成上床前用溫水泡腳的習慣,然后按摩雙足心,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解除一天的疲乏。盡量少用或不用安眠藥,力爭自然入睡,不養成依賴催眠藥的習慣。
7、適量運動。
適量運動可提高心血管系統性能,使血管的舒縮運動趨向正常化,并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濃度。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最理想的運動方式是步行。
8、娛樂有節。
睡前娛樂活動要有節制,這是高血壓病患者必須注意的一點,如下棋、打麻將、打撲克要限制時間,一般以1小時至2小時為宜,要學習控制情緒,堅持以娛樂健身為目的,不可計較輸贏,不可過于認真或激動,否則會導致血壓升高。看電視也應控制好時間,不宜長時間坐在電視屏幕前,也不要看內容過于刺激的節目,否則會影響睡眠。
高血壓的危害
1、對心臟的損傷:
心臟象泵一樣,血壓是靠心臟舒張收縮,將血打到血管里后,推動血液在血管里流動,產生的壓力形成的。高血壓早期心臟無明顯改變。但長期動脈壓力增加,特別是舒張壓升高,導致左室射血時負荷加重,逐漸發生左心室代償性肥厚,心肌肥厚可以導致心律失常發生早搏等病人可感到心慌,心跳。進一步發展導致心臟最擴大,最終導致心力衰竭。病人可感到乏力腿腫,勞累后出現氣短乏力,甚至稍有活動則氣喘心慌。長期高血壓常有心臟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微血管病變狹窄,致心肌缺血而發生心絞痛,或血管堵塞而發生心肌梗塞,常常是猝死的原因。
2、對血管的損傷:
高血壓病引起的血管病理改變初期主要是全身細小動脈痙攣的功能改變,逐漸發展下去導致小動脈血管內膜下玻璃樣變、小動脈血管管腔變狹窄,最后發生血管壁纖維的壞死,而產生動脈硬化從而使許多臟器血液供應減少而發生病變,其中尤以心、腦、腎的損害為重。高血壓對人體血管的這種損傷是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緩慢發展才形成的,起初往往沒有癥狀,往往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等出現癥狀了,就已經很嚴重了,這種嚴重的動脈硬化很難逆轉。
3、對腎臟的損傷: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濾除人體內有毒的廢物和調節體內滲透壓力,長期高血壓會使腎功能逐步減退,表現為血肌酐、血尿素、血尿酸等上升,以及蛋白尿、血尿和水腫。隨著血壓的增高及腎動脈硬化的逐漸加重,可出現腎功能衰竭。舒張壓每降低5mmHg,終末期腎臟疾病的危險性至少降低25%。
4、引發腦部疾病:
包含腦溢血、腦血栓、腦梗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管意外又稱中風,其病勢兇猛,且致死率極高,即使不致死,大多數也會致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兇猛的一種。高血壓患者血壓越高,中風的發生率也就越高。高血壓患者的腦動脈如果硬化到一定程度時,再加上一時的激動或過度的興奮,如憤怒、突然事故的發生、劇烈運動等,會使血壓急驟升高,腦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圍的腦組織,此時,病人會立即昏迷,傾倒在地,這樣的情況俗稱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