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分泌腺堵塞癥是怎么回事
大家都知道人的嘴巴里是有很多的唾液的,是為了更好的保持口腔的濕潤。同時與味覺和語言方面都是有著很大的關聯的,但是總有一些疾病困擾著大家的生活,其中就有患者因為口水分泌腺堵塞癥苦惱不已,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辦好,所以想知道口水分泌腺堵塞癥怎么回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第一種情況沒有特殊治療方法。第二種情況可以通過手術來解決。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常喝水保持濕潤,注意口腔的潔凈,補充維生素B C等。
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濕潤口腔,有利于吞咽和說話。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涎腺包括腮腺、頜下腺及舌下腺三對大涎腺和分布在口腔粘膜的眾多小涎腺,各有導管通向口腔,排出涎液。
腮腺是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對,重約15~30克,為純漿液腺質軟,色黃,位于顏面兩側,顴弓之下,外耳道前下方,下頜支后方,大部分位于下頜后窩內。腮腺外形不規則,大致呈楔形,底呈三角形向外,尖向前內,可分為淺、深二葉。淺葉較大,位于咬肌后部的表面,深葉位于下頜支后內側,突入下頜后窩內。肋腺外面有腮腺鞘,覆蓋腮腺淺表的部分特別致密,腮腺深面的部分較薄弱。腮腺導管從腮腺淺葉前緣發出,在顴弓下約 1.5cm處穿出腮腺鞘膜。管長約5~7cm,管壁較厚,管徑約2~3mm,導管橫過咬肌外側面后,在咬肌前緣呈直角急轉向內,最后開口于上頜第二磨牙相對的頰粘膜上,開口處形成一個乳頭。頜下腺是以漿液性腺泡為主的混合腺,重約10~15g,呈扁橢圓形。位于兩側頜下三角內,在下頜骨體的內面與舌骨舌肌和莖突舌肌之間。頜下腺外部由頸深筋膜淺層形成的鞘包裹。頜下腺導管長而彎曲,約5cm左右,從腺體深部發出,自后下斜向前上行走,開口于舌系帶兩側的舌下肉阜處。導管開口較大,易受損傷。
舌下腺是三對大涎腺中最小的一對,屬粘液性腺泡為主的混合腺,重約3~4g,形態扁平,由多數小腺體組成,位于口底粘膜舌下皺襞的深面,下頜舌骨肌上方。舌下腺的輸出管有大、小兩種。舌下腺小管為8~20條短而細的小管,多數各自在舌下皺襞處開口于口腔,部分導管通向頜下腺導管。舌下腺大管循頜下腺導管外側,與頜下腺導管共同開口于舌下肉阜,或單獨開口于舌下肉阜。
小涎腺位于口腔粘膜和粘膜下層,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有唇腺、頰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舌腭腺等,唇、頰、磨牙后區、腭、舌等處是小涎腺的主要分布部位,因此,這些部位也是粘液囊腫和涎腺腫瘤的好發部位。正常情況下,唾液一天的分泌量約為1~1.5L,唾液不僅對消化有很大作用,還與味覺、語言、吞咽等功能及口腔衛生、保護粘膜和齲病預防有密切關系。
大唾液腺有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三對,它們的導管開口于口腔。
很多的疾病都是需要了解清楚其病因,才能更好的去治療疾病。上文中根據大家的需求對于口水分泌腺堵塞癥這個情況,進行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另外提醒患者的是嚴重的話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治療,這樣的話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