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是什么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人得過風濕性關節炎吧?這是一種很多人都發生過的現象,特別是中老年人和部分女性的朋友。那么為什么風濕性關節炎這一個現象呢?這一現象其實是可以引發中可多的疾病的,我們一定要及時的去治療和調理才可以。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可反復發作并累及心臟。臨床以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征。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
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游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癥表現,急性炎癥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遺癥,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臟,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1.疼痛
關節疼痛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癥狀,全身關節都有可能發生疼痛,但是肢體和軀干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病變。
2.肌肉疼痛
肌肉也會出現疼痛癥狀,而且還可能出現肌無力、肌酶升高、肌源性損害等,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皮肌炎等。
3.不規律性發熱
風濕出現之前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不會出現寒顫現象,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同時還會出現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成人斯帝爾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癥狀。
4.皮膚黏膜癥狀
皮肌炎、干燥綜合癥、白塞病、脂膜炎等會出現皮疹、口腔潰瘍、皮膚潰瘍、網狀青紫、眼部癥狀等。
5.雷諾氏征
指端會遇冷或情緒變化時會發白,然后轉變成紫色,最后轉變成紅色并伴有麻木、疼痛和嚴重的皮膚潰瘍,可見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6.自身抗體血液指標異常
抗ENA抗體、抗ds-D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核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1.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
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明顯上升,有的出現核左移現象。
2.血沉和C-反應蛋白升高
血沉和C—反應蛋白通常是各種炎癥的指標,在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達90毫米/小時以上;C-反應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過后(約1~2月)漸漸恢復正常。
3.關節液檢查
常為滲出液,輕者白細胞計數可接近正常,重者可達80×l09以上,多數為中性粒細胞。細菌培養陰性。
4.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均為陰性。
以上的各項指標都是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我們做完檢查之后要看一下自己的指標是不是在正常的范圍之內,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知道自己的風濕性關節炎診是不是很嚴重,那么我們確診為風濕性關節炎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治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