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傷寒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不只僅限于腸道,會持續的發燒,不想吃東西,總感覺腹部很脹滿難受,還會很痛,全身沒有力氣,身體虛弱,大便干燥等癥狀。這些影響著心情和工作。但是患者朋友們不要難過保持心情愉悅,先來了解下傷寒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傷寒可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經過及免疫學檢查結果作出臨床診斷,但確診傷寒則以檢出致病菌為依據,潛伏期為5~21天,潛伏期長短與感染菌量有關。
1.臨床表現 典型傷寒的自然病程約為4周,可分為4期。
(1)初期:相當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緩慢,發熱是最早出現的癥狀,常伴全身不適,乏力,食欲減退,頭痛,腹部不適等,病情逐漸加重,體溫呈階梯形上升,可在5~7天內達到39~40℃,發熱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戰,出汗不多,于本期末常已能觸及腫大的脾臟與肝臟。
(2)極期:病程的第2~3周,常伴有傷寒的典型表現,腸出血與腸穿孔等并發癥亦較多在本期發生,本期內疾病表現已充分顯示。
①高熱:稽留熱為典型的熱型,少數可呈弛張型或不規則熱型,高熱常持續2周左右,高峰可達39~40℃,亦有超過40℃者。
②消化道癥狀:食欲缺乏,腹脹,腹部不適或有隱痛,以右下腹為明顯,亦可有輕壓痛,多呈便秘,少數可有腹瀉表現。
③神經精神系統癥狀:一般與病情之輕重密切相關,患者虛弱,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滯,反應遲鈍,聽力減退,嚴重者可出現譫妄,昏迷,亦可呈現虛性腦膜炎表現,這些表現均與嚴重毒血癥狀有關,隨著體溫下降,病情亦逐步減輕與恢復。
④循環系統癥狀:常有相對緩脈(脈搏加快與體溫上升不相稱)或重脈,如并發心肌炎,則相對緩脈不明顯。
⑤肝脾腫大:本期常可觸及腫大的脾臟,質軟,有輕壓痛,亦可發現肝大,質軟,有壓痛,肝脾腫大通常為輕度,隨病情恢復逐漸回復正常,如并發明顯的中毒性肝炎時,可見黃疸,丙氨酸轉氨酶上升等肝功能異常。
⑥皮疹:病程第7~12天,部分患者出現皮膚淡紅色的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徑約為2~4mm,壓之退色,略略高出皮面,為數不多,一般在10個左右,分批出現,分布以胸腹部為多,亦可見于背部與四肢,大多維持2~4天后消退,此外,出汗較多的患者可見水晶型汗疹(白痱)。
(3)緩解期:病程第3~4周,體溫開始波動,并逐漸下降,患者仍覺虛弱,食欲開始恢復,腹脹減輕,腫大的脾臟回縮,壓痛減退,本期仍有可能出現各種并發癥,包括腸出血,腸穿孔等嚴重并發癥仍可發生。
(4)恢復期:病程第5周,體溫回復正常,食欲好轉,癥狀及體征均回復正常,通常需1個月左右才完全康復。
上述經過是典型傷寒的自然病程(圖1),由于患者的免疫狀態,入侵菌株毒力,數量,治療措施是否及時與適當,并發癥的發生,以及是否原有慢性疾患等因素影響,臨床表現輕重不一。
2.臨床類型 除典型過程外,本病又可有下列各型。
(1)輕型:發熱在38℃左右,全身毒血癥狀輕,病程短,1~3周即可恢復,癥狀不多,缺乏典型傷寒表現,易致誤診和漏診,兒童病例不少見,亦可見于病前曾接受過傷寒菌苗預防接種者,或發病早期已應用有效抗菌藥物治療者。
(2)暴發型(重型):起病急,毒血癥狀嚴重,病情兇險,發展快,畏寒,高熱或過高熱,腹痛,腹瀉,休克,中毒性腦病,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鼓腸,亦可并發DIC等,如能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搶救,仍有可能治愈。
(3)遷延型:起病初始表現與普通型(典型)相同,由于機體免疫力低下,發熱持續不退,可達數月之久,弛張或間歇熱型,肝脾腫大亦較顯著,伴有慢性血吸蟲病的傷寒病者常有此型的表現,這種患者的抗菌藥物治療不甚滿意,有時需配合抗血吸蟲病治療才能控制病情。
(4)逍遙型:全身毒血癥狀輕,病人常照常生活,工作,不察覺患病,部分患者則可突然發生腸出血或腸穿孔而就醫。
(5)頓挫型:起病較急,近似典型傷寒表現,但在1周左右發熱等癥狀迅速消退而痊愈。
(6)小兒傷寒:小兒傷寒的臨床過程表現不典型,年齡越小越不典型;年齡越大,則越接近成人的疾病表現,嬰幼兒傷寒,起病急,病情重,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常見,常出現不規則高熱,伴驚厥,脈快,玫瑰疹較少見,外周血象白細胞數增高,常伴發支氣管炎或肺炎,學齡兒童則多屬輕型或頓挫型,與成人表現近似,病情較輕,病程較短,相對緩脈少見,白細胞數不減少,腸道病變亦較輕,腸出血與腸穿孔并發癥也較少。
(7)老年傷寒:癥狀亦不典型,發熱不高,虛弱明顯,易并發支氣管肺炎與心功能不全,持續的胃腸功能紊亂,記憶力減退,病程遷延,恢復緩慢,病死率較高。
3.復發與再燃
(1)復發:本病易有復發,復發率一般為10%左右,早年應用氯霉素作為特效治療,復發率曾報告上升達20%,患者在熱退后1~3周,臨床癥狀再次出現,但常較輕(偶有較初發嚴重者),病程約1~3周,血培養可再獲陽性結果,復發多為1次,2次者少見,偶有復發3~4次或以上者,復發的原因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潛伏在體內病灶巨噬細胞內的傷寒桿菌重新繁殖,并入侵血循環,再次引起菌血癥而致,復發多見于抗菌治療不充分的患者。
(2)再燃:在病程的2~3周左右,體溫開始波動下降的過程,尚未達正常,持續5~7天,發熱又回復上升,再燃時癥狀可稍明顯,血培養可再次陽性,再燃的機制與復發相似。
傷寒看起來很可怕,但是不要自己嚇自己,肯定都有治療方法的,上面總結幾點傷寒臨床表現的癥狀,可以對癥下藥噢,不確定病因,身體不適的要到醫院檢查,不要耽誤最佳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