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型麻風的病人有什么樣的臨床表現
要想診斷和治療一種疾病,就要了解它的臨床表現,一定要能通過患者的臨床表現來診斷患者是什么類型的疾病,才能給與相應的治療。所以,某一種疾病的臨床表現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瘤型麻風的病人有什么樣的臨床表現吧。
瘤型麻風皮膚癥狀:初起的病變為紅色斑疹,以后發展為高起于皮膚的結節狀病灶,結節境界不清楚,可散在或聚集成團塊,常潰破形成潰瘍。多發生于面部、四肢及背部。面部結節呈對稱性,耳垂、鼻、眉弓的皮膚結節使面容改觀,形成獅容。鏡下,病灶為由多量泡沫細胞組成的肉芽腫,夾雜有少量淋巴細胞。泡沫細胞來源于巨噬細胞,在吞噬麻風桿菌后,麻風桿菌的脂質聚集于巨噬細胞漿內,乃使后者呈泡沫狀。抗酸染色可見泡沫細胞內含多量麻風桿菌,甚至聚集成堆,形成所謂麻風球。病灶圍繞小血管和附件,以后隨病變發展而融合成片,但表皮與浸潤灶之間有一層無細胞浸潤的區域,這是結核樣型麻風所沒有的。由于患者對麻風桿菌的細胞免疫缺陷,病灶內不出現類上皮細胞,淋巴細胞也很少。經治療病變消退時,麻風桿菌數量減少,形態也由桿狀變為顆粒狀,泡沫細胞減少或融合成空泡,纖維組織增生。最后病灶消退僅留瘢痕。表皮萎縮變薄,真皮內有泡沫細胞的彌漫浸潤,后者與表皮層間有一薄層無細胞浸潤區相隔
瘤型麻風周圍神經癥狀:受累神經也變粗,鏡下,神經纖維間的神經束衣內有泡沫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抗酸染色可在泡沫細胞和Schwann細胞內查得多量麻風桿菌。晚期,神經纖維消失而被纖維瘢痕所代替。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和結核樣型相似。
瘤型麻風粘膜癥狀:鼻、口腔,甚至喉和陰道粘膜均可受累,尤以鼻粘膜最常發生病變。
瘤型麻風臟器癥狀:肝、脾、淋巴結和睪丸等臟器常被瘤型麻風波及,可伴有肝、脾和淋巴結的腫大。鏡下皆見泡沫細胞浸潤。睪丸的曲細精管如有泡沫細胞浸潤,可使精液含有麻風菌而通過性交傳染他人。
瘤型麻風疾病,在身體的不同系統里有不同的癥狀表現,所以在診斷瘤型麻風疾病之前,一定要能熟記這些表現并與患者所表現的癥狀相對應,才能更好地為患者診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了與這些癥狀類似的表現的人的話,也要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