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狹窄介入病因介紹
我們大家知道主動脈瓣狹窄介入主要由風濕熱的后遺癥、先天性主動脈瓣結構異常或老年性主動脈瓣鈣化所致。由于左心室流出道的出口為主動脈口,成人主動脈瓣口面積≥3.0cm2,當主動脈瓣口面積縮小至正常的1/3或更多時,才會對血流產生阻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臨床表現
1.心絞痛
60%有癥狀患者,常由運動誘發,休息后緩解。發生于勞累后,也可發生在靜息時,表明與勞累和體力活動不一定有關。其產生的機制可能是由心肌肥厚,心肌需氧量增加以及繼發于冠狀動脈過度受壓所致的供氧減少,左心室收縮期室壁張力過高有關。
2.眩暈或暈厥
約30%的病人有眩暈或暈厥發生,其持續時間可短至1分鐘長達半小時以上。部分病人伴有阿-斯綜合征或心律失常。眩暈或暈厥常發生于勞動后或身體向前彎曲時,有時在靜息狀態,突然體位改變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療心絞痛時誘發。其產生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勞動使周圍血管擴張,而狹窄的主動脈口限制了心輸出能力相應增加,導致腦供血不足。②發生短暫嚴重心律失常,導致血流動力學的障礙。③頸動脈竇過敏。
3.呼吸困難
勞力性呼吸困難往往是心功能能不全的表現,常伴有疲乏無力。隨著心力衰竭的加重,可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咳粉紅色泡沫痰。
4.猝死
占10%~20%,多數病例猝死前常有反復心絞痛或暈厥發作,但亦可為首發癥狀。其發生的原因可能與嚴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等有關。
5.多汗和心悸
此類患者出汗特別多,由于心肌收縮增強和心律失常,患者常感到心悸,多汗常在心悸后出現,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張力增高有關。
治療
1.主動脈瓣膜成形術
主要適應證為①兒童和青年的先天性主動脈狹窄;②嚴重主動脈狹窄的心源性休克不能耐受手術者;③重度狹窄危及生命,而因心力衰竭手術風險大的過渡治療措施;④嚴重主動脈瓣狹窄的妊娠婦女;⑤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拒絕手術者。
2.瓣膜置換治療
主動脈瓣病變技術已十分成熟,手術的成功率在98%以上,而且效果良好。主要適應證為①有暈厥或心絞痛病史者;②心電圖示左心室肥厚;③心功能Ⅲ-Ⅳ級;④左心室-主動脈間壓力階差>6.65kPa(50mmHg)。
好了,上面就是我們關于主動脈瓣狹窄介入病因介紹的一些基本的介紹了,大家看完之后是不是?是不是覺得我們該做點什么呢?就是治療了,輕度狹窄無癥狀,無需治療,但需要定期復查如一但出現暈厥、心絞痛、左心功能不全等癥狀考慮重度狹窄,內科治療效果不明顯,需要介入或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