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貓咬后多處淋巴結腫大 被確診貓抓病”
男子被貓咬以后造成多處淋巴結腫大,這樣的一個報道,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所以出現多處淋巴結腫大,對身體的危害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和出現其他情況造成的多處淋巴結腫大,都要盡快的通過治療改善,那么出現這種情況造成多處淋巴結腫大,應該怎么診斷和治療,就來看看下面介紹吧。
家住杭州市郊的孫先生,6月初無意中發現身體出現奇怪現象。起初,兩腋下長出蠶豆大小的腫塊,后來了解是淋巴結腫大。很快,腹股溝、頸部等處淋巴結猶如雨后春筍般也相繼腫大,且腫大的淋巴結觸之疼痛,服藥后有所緩解,但不能完全消失。
最近半個月來,淋巴結腫大又“猖狂”起來,且一連數天低燒,渾身乏力,予以藥物治療也無明顯效果。是腫瘤,還是其它什么惡疾?沈先生及家人胡亂猜疑,寢食難安。
5天前,沈先生輾轉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朱培芳等了解到這么一個細節:5月的一天,沈先生被一只流浪貓咬傷左手食指,當時傷口滲血,十分疼痛。被野貓咬傷后,沈先生還是比較冷靜沉著,很快去疾控中心清洗創口并注射疫苗,本以為從此沒事了,豈料……根據一系列檢測,結合患者曾被貓咬傷過病史,沈先生最后被診斷為貓抓病。目前正在治療中。
據介紹,貓抓病并非新近發現的,只是“知名度”不高、認識不足而已。
貓抓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感染病,一般認為其病原體為革蘭陰性棒狀桿菌等致病菌。該病潛伏期一般10-30天,少數的可以幾個月乃至1—2年。發病時,可出現淋巴結腫大及發熱癥狀。有被貓咬抓傷病史,結合實驗室檢測可確診該病。該病確診后對癥治療一般愈后良好,只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才可能發生嚴重的全身病況,如心、腦等并發癥,極個別發生死亡。
在防治方面,專家建議,首先要注意養貓的衛生,有關資料顯示,約有10%的寵物貓及30%的流浪貓血液中攜帶此菌。貓之間的感染主要通過跳蚤進行。鑒于貓抓病可對免疫低下者造成嚴重惡果,因而慢性病者與免疫力低下者最好不要養貓;其次避免被貓咬抓傷,尤其在春季動物發情期和夏天氣溫高又悶熱時,盡量少刺激貓而造成不必要的被其咬抓傷。被貓咬抓傷后,應及時注射狂犬疫苗。當之后出現淋巴腫大、畏寒發熱等癥狀時,一定要將被貓咬抓傷的病史告訴醫生,以利于正確診斷,及時治療。
資料顯示,貓爪病(CSD)是1950年Debre首次描述。80%與貓抓、咬傷有關,而狗、兔、猴抓咬傷,也可引起CSD。隨著養貓及流浪貓的增多,貓爪病人也呈上升趨勢。近幾年,全球每年貓爪病發病人數近萬例。典型病例皮膚損害多發生于手、前臂、足、小腿、顏面等處,皮損處常出現紅斑、丘疹或灰色膿皰。
出現多處淋巴結腫大,這對身體危害特別嚴重的,所以看了以上的內容介紹,你已經有了更多的認識,所以不管怎樣出現的一種多處淋巴結腫大,都要盡快的進行檢查治療,讓自己盡快的得到有效的康復,所以很多出現多處淋巴結腫大的患者,可以對以上內容了解后,盡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