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相關介紹
環境因素、病毒感染、炎癥刺激、變態反應的作用均可以導致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的發生。我們似乎防不勝防,你了解這其中為什么會這樣,生活上多注意我覺得做到安全防范是沒問題的,那么下面我就來給你們介紹一下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的病因及臨床表現吧!
一、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是一種良性型的真性腫瘤,因為它容易復發和惡變成癌,少數認為與炎癥刺激和上皮化生以及病毒感染有關。嚴格來說,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的發生為多因素、多階段作用的結果。人乳頭狀瘤病毒(HPV)被認為與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的發病有密切關系。此外,環境因素、病毒感染、炎癥刺激、變態反應的作用均可以導致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的發生。但環境因素的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究,炎癥細胞的增多是引起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的原因還是其表現之一也需探索,EB病毒在鼻內翻性乳頭狀瘤中起到的作用尚存在爭議,需要進一步研究。吸煙、環境暴露對其作用也有報道。
二、臨床表現
1.好發群體
兩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內翻性乳頭狀瘤在人群中患病率為0.2/100000和0.6/100000,男女比例在3:1~5:1,年齡范圍可在6~89歲間,中年男性多見(50~70歲,平均約54歲)。
2.發生部位
大多數為單側病變,雙側罕見。內翻性乳頭狀瘤的瘤體常見于鼻腔,累及鼻腔外側壁多見,其次是上頜竇和篩竇,累及蝶竇、額竇和鼻中隔的較少。絕大多數內翻性乳頭狀瘤僅有一個原發部位。晚期累及多個部位,常難以分辨原發部位。
3.臨床癥狀
患者常表現為鼻塞及鼻內腫塊,可伴有流涕,有時帶血,也可有頭面部疼痛和嗅覺異常等;隨著腫瘤擴大和累及部位不同,可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檢查見腫瘤外觀呈乳頭樣,表面顆粒狀不光滑,色粉紅,質較硬,觸之易出血,病變可來源于鼻竇黏膜,向前脫出至鼻腔,向后延伸至鼻咽及口咽部。
三、鑒別診斷
鼻息肉
鼻息肉一般有變態反應及感染史,病變多為雙側,無性別差異,多為青年或中年發病,組織病理表現為:基底膜透明或增厚,有黏液分泌腺體,有嗜酸性粒細胞及炎性細胞。而本病則無變態反應史,多為單側,男性較多見,老年居多,組織病理表現為基底膜正常,無腺體及嗜酸性粒細胞。凡遇40歲以上單側鼻息肉患者,伴有血涕,術中易出血,術后易復發時,應進行X線拍片或CT掃描。對患有鼻息肉的成年人手術切除后,應將所有息肉樣組織送病理檢查,以防誤診。
無論怎樣,疾病發生時都不要過于擔心,因為擔心才是最大的病人,我們不能忽視,我們可能不是多多少少還有些害怕的心態在這里,那么,沒事,鼻內翻性乳頭狀瘤也不可怕,我們只要正確去治療,疾病是不會永遠跟著你的,在此希望各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