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性猝死的臨床表現
2017-06-13 13:48:2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相信大家對于心臟性猝死這種癥狀肯定不會陌生吧,心臟性猝死的危害性非常的大,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對于心臟性猝死的預防工作
相信大家對于心臟性猝死這種癥狀肯定不會陌生吧,心臟性猝死的危害性非常的大,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對于心臟性猝死的預防工作,導致心臟性猝死的病因有很多種,一般認為冠心病和心肌炎等都可能導致心臟性猝死的發生,那么心臟性猝死的癥狀到底是怎樣的呢?下文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心臟性猝死的臨床表現。
1.前驅期
在心臟性猝死前的數天或數周,甚至數月可出現胸痛、氣促、乏力、軟弱、持續性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癥狀,但有些患者亦可無前驅癥狀,瞬即發生心臟驟停。
2.終末事件期的表現
由于猝死原因不同,終末事件期的臨床表現也各異。典型的表現包括:嚴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發心悸或眩暈等。若心臟驟停瞬間發生,事先無預兆,則絕大部分是心源性。在猝死前數小時或數分鐘內常有心電活動的改變,其中以心率加快及室性異位搏動增加最為常見。因室顫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動過速。另有少部分患者以循環衰竭發病。
3.心臟驟停期
心臟驟停的癥狀和體征如下:①突然的意識喪失常或抽搐、可伴有驚厥。②大動脈(頸動脈、股動脈)搏動消失,脈搏捫不到,血壓測不出。③聽診心音消失。④嘆息樣呼吸或呼吸停止伴發紺。⑤瞳孔散大。
4.生物學死亡期
心臟驟停發生后,大部分患者將在4~6分鐘內開始發生不可逆腦損害,隨后經數分鐘過渡到生物學死亡。心臟驟停發生后立即實施心肺復蘇和盡早除顫,是避免發生生物學死亡的關鍵。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心臟性猝死,我們知道心臟性猝死的病因有多種,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對于心臟性猝死的預防工作,上文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心臟性猝死的臨床表現,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