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的表現及治療方法
相信生活中一些朋友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就是面色晄白,少氣懶言,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口淡不渴,其實這是陽虛的表現,陽虛,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好多患者,用了各種方法,也不能有效果。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它的具體表現及治療方法。
表現:
1、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這是陽虛最主要的癥狀。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陽氣不足,則內環境就會處于一種“寒冷”狀態。
2、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古人對此現象的產生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飯,胃就好比是煮飯的鍋子,而陽氣就好比是煮飯用的火,沒有“火”,米就無法煮成“飯”。所以當陽氣不足時,則進入胃中的食物也就無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從腸道排出。
3、精神不振陽氣不足,細胞的生命活動衰退,所以表現為萎靡懶動。
4、舌淡而胖,或有齒痕體內水分的消耗與代謝,取決于陽氣的蒸騰作用。如果陽氣衰微,對水液蒸騰消耗不足,則多余水分蓄積體內,導致舌體胖大。舌體胖大,受牙齒擠壓而出現齒痕。
5、脈象沉細陽氣不足,不能鼓動脈管,所以脈象沉細無力。
治療方法:
(一)內服方藥
1.基本方藥:(1)參附龍牡湯加味:炙黨參20克(或紅參10克)、附片10克、炙黃芪15克、煅龍骨15克、煅牡蠣15克、山萸肉15克、肉桂6克。本方適用于心陽暴脫偏于亡陽者。(2)芪附湯加味:炙黃芪15克、熟附片10克、西洋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10克。本方適用于心陽暴脫偏于亡陰者。以上方藥,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劑,溫服,每日3次。
(二)外敷藥物:亦可生姜、桂枝、樟腦、冰片、松節油、木瓜、阿魏、羌活、當歸、沒藥等制成狗皮膏,貼于心絞痛的疼痛敏感區,每2天換一次,停藥一天,連貼2~3次為一療程。
(三)飲食療法:
1.心陽暴脫證是繼發在心陽虛基礎上,因此,飲食的調理是重要的輔助治療。此證患者,應進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忌辛辣、慎油膩及難于消化的食物。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陽虛的表現及治療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還是要注意合理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保持積極的心態也十分重要。希望這些方法能夠對患者有效。這些只是文字性的解釋,有了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讓自己的身體更快的好起來,更好的投入工作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