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硬化癥的癥狀及最新療法
我們對疾病的認識可能還局限于感冒、發燒、頭疼、胃炎及中風等常規性疾病方面,其實,還有很多疾病可能我們沒怎么聽說過,但它確確實實存在于這個世界,而且折磨著很多人,有些疾病一旦患上也就宣布病人將從世上消失,這是很可怕的事也是很無奈的事。今天我們就介紹一種疾病,也不常見,它叫肌肉硬化癥,我們著重介紹它的癥狀,稍微介紹一點最新的治療方法。
一、癥狀
1.40歲以上的中老年多發,男女之比約3:2,緩慢起病,進行性發展。
2.以上肢周圍性癱瘓,下肢中樞性癱瘓,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性損害的癥狀并存為特點。
3.球麻痹癥狀,后組顱神經受損則出現構音不清、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
4.多無感覺障礙 肌肉萎縮分為三大類 肌肉萎縮是否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要解釋這一疑問首先要明確,肌肉萎縮只是一種臨床癥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它本身不是一個獨立的病。肌肉萎縮可分為神經原性、肌原性、廢用性肌肉萎縮等三大類。神經原性肌肉萎縮主要指脊髓前角細胞和周圍神經病變(如小兒麻痹,外傷等)引起。肌原性肌萎縮是指肌肉本身病變引起的(肌炎、肌營養不良等)。廢用性肌肉萎縮可由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癌癥)或腦部病變(如中風后)引起。以上三種肌肉萎縮只有神經原性肌肉萎縮可考慮肌萎縮側索硬化癥,而唯有脊髓前角細胞病變引起的神經原性肌肉萎縮才可能是肌萎縮側索硬化。
二、新療法
肌肉硬化癥(ALS)通常也被稱為Lou Gehrig氏癥,這種癱瘓性疾病是因脊髓和腦干中的運動神經細胞的死亡而造成的。目前這種疾病不可治療,通常情況下患者在發病后3~5年內就會死亡。然而,2005年1月出版的《自然—神經科學》上的一篇論文報告說,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可延遲這種疾病在模式動物上的發展。
與其它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癥或帕金森氏癥不一樣,ALS患者沒有出現認知能力的損傷。這種疾病通常會在患者年富力強時襲擊他們,90%以上的ALS患者沒有患神經性疾病的家族史。大部分ALS患者通常最初是在他們的肢體中感覺到肌肉的無力,也即肢體發作,但25%的患者首先出現的是腦干中的運動神經細胞的退化,也即骨骼發作。與肢體發作的ALS相比,骨骼發作的ALS患者的疾病進展會更快,而且會更快導致威脅生命的呼吸道問題,這些患者在發病后通常只有12~18個月的生存時間。
VEGF是一種已知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和生存的生長因子,Peter Carmeliet和同事將經改裝后的VEGF直接注射到患ALS癥的小鼠的大腦中。接受治療的小鼠的存活期是沒有接受治療的小鼠的3.5倍,而且出現癱瘓的時間也推遲了。到目前為止,在現有的用生長因子治療ALS的報道中,這種方法的治療效果最好。
以上就是肌肉硬化癥的癥狀及新療法,感覺有點復雜。不管怎么說,對于疾病來說,我覺得平時保養很重要,比如平時少熬夜,三餐按時吃飯等,一般性疾病不會找上你。但是,如果像肌肉硬化癥這種疾病找到了你,只能坦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