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 這五種情況要注意
洗澡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了,但是你們知道嗎?洗澡也是有講究的,比如什么時候洗,什么情況下喲喲不能洗澡,這些經常會被我們忽略掉。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介紹下,關于洗澡的常識吧!
洗澡的基本要點
次數
1、夏季人體分泌旺盛,出汗較多,每天應沖洗1次。而冬、春、秋季天氣不熱,洗澡的次數可因人而異。
2、身體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適當增加洗澡次數。老年人皮脂腺分泌減少,可適當減少洗澡次數。
3、對于大多數在衛生條件不是很差的環境工作的人來說,尤其在干燥的冬季,每天洗澡很容易破壞正常的皮膚結構。
人的皮膚最外面是角質層,自動脫落的角質層和皮膚汗液混合的皮垢不會很多,每天洗掉這部分,對皮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果洗澡過勤,將角質層傷害,其保護皮膚的作用就會失去,皮膚細胞內的水分更容易蒸發掉,皮膚就會干燥。
按照中醫的說法就是“燥則生風,生風則癢”,其中“風”在這里是指一種病因,在身體內游走不定,從而導致皮膚瘙癢。
4、當然,洗澡頻度應因時因地而異:南方天熱時,一天沖涼3次也不為過;北方天冷時,三周洗澡1次也不算少。
水溫
1、澡水的溫度應與體溫接近為宜,即35~37℃,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孕婦洗澡時的水溫更要注意不要太高,以防發生胎兒缺氧,影響胎兒發育。
2、其實,洗澡的水溫有不少講究,依正常體溫,可分為熱水浴、溫水浴、冷水浴三類。它們對人體可起到不同的作用。
3、熱水浴解乏,水溫約為40℃熱水浴溫度大約為40℃,用手試一下,感覺略有點燙為宜。其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幫助清潔皮膚。
此外,由于熱水浴的溫度與多數溫泉相似,略高于人體體溫,因此具有和溫泉類似的功能。比如,能擴張皮膚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對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有一定療效。冬天洗熱水澡比較適合,夏天運動后大汗淋漓的狀態下,也最好洗個熱水澡。
4、溫水浴止癢,水溫約為35℃溫水浴在35℃左右,用手試,感到稍熱。這是一種比皮膚溫度略高,比體溫略低,非常適合泡澡的溫度。
一般情況下,夏天提倡洗溫水浴。溫水浴能鎮靜神經,減輕心血管負擔,對高血壓、神經衰弱、失眠、皮膚瘙癢等有良好的療效,也是皮膚去垢的最佳溫度。研究發現,健康人如在35℃的水中浸泡2小時,出浴后尿量就會增多,心臟供血能力增強,體重平均減輕0.5千克。常泡溫水浴,還可使食欲增加,面色變得更紅潤。
5、冷水浴健身,水溫約為20℃冷水浴水溫大約是20℃,是三者中健身效果最明顯的一種。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堅持冷水浴不僅能顯著增加白細胞數量,提高免疫力;而且有促進血液稀釋,改善血液循環和血液質量,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6、此外,冷水浴對提高人體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以及延緩組織器官衰老,改善皮膚血液循環,保持皮膚健美都有一定的作用。
冷水沖淋身體時,機體為了維持恒定的體溫,會迅速調動起調節功能,這既會提高神經系統的應激能力,又能增強血管彈性,改善臟器功能,對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病都有療效。因此,不少人將冷水浴稱為“不流汗的血管操”。
7、此外,洗澡水的溫度還要因時、因人制宜,如夏天宜選用溫水浴,因為溫度過高可能會令心腦血管病人因缺氧而昏倒;而溫度過低(如10℃以下),又會使體表毛孔突然緊閉,血管驟縮,體內熱量散發不出來,洗后讓人感到四肢無力、肩膝酸痛,甚至可能成為關節炎及慢性胃腸炎的誘發因素。
而在冬天,則適合選擇熱水浴。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和孕婦洗熱水浴應對溫度有所控制,否則可能導致老人昏倒,或令胎兒缺氧,影響發育。
由于不同水溫對身體的影響有所區別,所以,要選用適合自己洗澡的水溫。
時間
無論春夏秋冬,洗澡時間均不宜過長,每次洗澡時間以15~30分鐘為宜,以防心腦缺氧、缺血。
步驟方法
1、“沐浴序曲”之一:洗臉
為什么要把洗臉放在第一?原來,當你進入淋浴房后,熱水一開,就會產生騰騰蒸氣,而人體的毛孔遇熱會擴張,所以如果當你在此時沒有先將臉洗干凈,臉上積累了一天的臟東西,便會趁你毛孔大門開啟之時,潛入你的毛孔。
久而久之,你的毛孔便會被這些臟東西擠得越來越大,占據著本不應該屬于它們的領地,你臉上的痘痘也會愈冒愈多,但絕不要相信別人對你說的“青春美麗疙瘩痘”。
此外,不要以為晚上睡覺就不會被灰塵攻擊,所以一天內洗臉的次數就應是:起床一次、午休前一次、晚上洗澡前一次,一共三次。沐浴時洗臉要用溫水,因為若長期使用偏高溫度的水,會促使皮膚老化,所以為保持皮膚的青春請一定要用溫水洗臉。
2、“沐浴序曲”之二:洗澡
洗澡時水溫可以偏熱,這樣能有效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擴張毛孔,將身體汗垢徹底排出。人體每排出一公斤汗水,約可帶走540卡熱量。讓自己在攝氏40度的熱水里淋浴10分鐘左右,就可消耗200卡熱量!在輕松的沐浴中愉快地減了肥,真是一舉兩得。
但是時間要控制在20分鐘以內,并且保證通風良好。洗澡時,閉上眼睛,盡量放輕松。讓噴頭在肌膚上來回揮灑,一番沐浴完畢,肌膚與心境都能得到充分的解壓。
3、“沐浴序曲”之三:洗頭
頭發在蒸氣的氤氳中得以滋潤,此時,洗頭的最佳時刻就已來臨。
先將頭發在水中充分濕潤后涂上洗發水,把頭發置于頂部搓揉片刻,用清水沖洗,切記一定要沖洗干凈,再均勻抹上火局油膏或護發素,輕輕按摩三到五分鐘,用寬齒梳梳順,洗凈。最后,用清水徹底沖淋全身。自此,“水浴美女”的沐浴三步曲就宣布大功告成了。
五種時刻不宜洗澡
溫度不宜過高
不管是在炎熱的夏天還是在寒冷的冬天,洗澡水的溫度不宜過高,洗澡水溫度太高,會造成皮膚脫水,可能會發生昏厥,而且對皮膚不好,會傷害皮膚,一般情況下水溫在37度左右為宜。
時間不宜過長
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因為在洗澡的時候,空氣不是很流通,而且有水蒸氣,會讓浴室悶熱,容易缺氧,而且水溫讓毛細血管擴張,血液流往四肢多,流向大腦減少,使大腦缺氧,容易昏厥。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分鐘左右。
運動后不宜馬上洗澡
運動后身體需要散發熱量,毛細血管擴張,如果這時候用涼水洗澡會讓毛細血管突然縮小,對身體不好,運動后也不能洗熱水澡,會造成大腦缺氧。
醉酒后不宜洗澡
醉酒后不宜馬上洗澡,首先酒后洗澡容易摔倒,而且酒精發作起來暈在廁所,而熱水不斷流,容易造成窒息,其次酒后身體發熱需要排除熱量,洗澡后身體涼爽了,但是熱量沒排出去,會加重醉酒的狀態。
飯后不宜馬上洗澡
俗話說“飽不澡,餓不跑”是有一定道理的,飯后腸胃正在消化,如果洗澡會刺激腸胃,影響消化,容易消化不良。
洗澡必須通風換氣。洗澡的時候必須換氣,不然容易頭暈造成暈倒窒息。洗澡的時候可以開一點窗戶,如果沒有窗戶就要把浴霸的換氣打開。
洗澡時注意防滑
洗澡的時候注意防滑,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平衡比較差一些,容易摔倒,洗澡的時候把防滑墊墊上。
洗澡前喝一杯水
洗澡會出汗水,水分流失,所以在洗澡之前補充一杯水。
勞動后不宜立刻洗澡
不管是腦力勞動后還是體力勞動,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造成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暈厥。
發燒時不宜洗澡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血壓過低時不宜洗澡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可以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發生虛脫。
酒后不宜洗澡
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渾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飽餐后和饑餓時不宜洗澡
飽餐后洗澡,渾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饑餓時洗澡易造成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結語:洗澡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天中極其重要的部份,洗澡大概是我們告別一天忙碌活動的前奏,這時候你可以一個人盡情享受,都只能令你放松一天緊繃的精神及情緒,然而你注意了沒有,有一些時候是不適宜洗澡的,會導致身體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