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的潛規(guī)則 你知道多少
現代社會,大型的購物超市越來越多,方便人們的生活,但是也有很多人對于超市的食品安全提出質疑。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超市里到底有什么你不知道的養(yǎng)生秘密呢?快到下文中來瞧瞧吧。
超市里的秘密
秘密一:新鮮牛奶通常擺在最里面。
記者走訪了北京朝陽區(qū)、海淀區(qū)和昌平區(qū)的幾家大型超市。在京客隆、沃爾瑪、易初蓮花、物美、華聯、家樂福六家超市中,記者發(fā)現,在每家超市的牛奶、酸奶、袋裝熟肉等食品貨架上,人眼平視過去,最先看到的,擺在最外面的商品,生產日期幾乎都不是最新的,反而越靠里擺放的生產日期越近,也就是說“越新鮮”。
在位于北京五道口的某大型超市中,記者看到貨架中間一層的5瓶裝養(yǎng)樂多生產日期是1月31日,而上下兩層擺放的生產日期分別為2月12日和2月14日,據記者觀察,幾乎所有來購物的顧客,目光都會先集中在中間的貨架上,上面的商品也賣得最快,其中就有三位顧客從中間的貨架上拿走了東西。
專家解密:
中國市場學會食品營銷專家韓亮告訴記者,“如何擺放商品, 是超市的一種營銷策略,把商品按照不同位置擺放,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銷售量。”通常,利潤較大的物品,擺右邊,因為大多數人習慣用右手,所以總喜歡拿右邊的東西。一些不太新鮮的食品,通常也會擺放放在這個位置。
生產日期靠前的牛奶、飲料等食品則擺在與顧客視線平行的位置。調查資料顯示,放在與顧客眼睛視線平行位置的商品,可以增加70%的銷量。這也是超市物品擺放的最佳位置,第二是齊腰的地方,第三是與膝蓋平行的地方,這些位置擺放的商品利潤都比較大。
另外,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建議,盡量不要買擺賣的食品。“這種買賣方式也叫做裸賣,超市里空氣流通差,人又多,食物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很不衛(wèi)生,應盡量買袋裝或有包裝的食品。”去冷柜買東西,則要記住“好貨沉底”的原則。對于生活用品,要想選購性價比高的東西,應把目光投向貨架的上層和底層部分。同時,還要留意超市入口,商家喜歡把便宜貨擺在那里,可以去淘一些經濟實用的生活用品。
當你走進超市時,一定很想為自己和家人挑選出最健康的食物。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一些并不符合要求的食物卻被放進了購物筐里......
秘密二:早上8:00—9:00超市里人最少。
有關調查顯示,這個時間,超市里的人流量最小,但蔬菜、鮮肉類食以及海鮮產品是最新鮮的。晚上8:00以后超市人最多,但很多食品,如蔬菜、海產品、豆制品等養(yǎng)生食物都不新鮮了,開始打折促銷。
專家解密:
何計國告訴記者,散裝的新鮮肉食都是早上上架,蔬菜也是最新鮮的,此時購買這兩種食品性價比最高。但水果卻不能保證,因為很多水果都要存放兩三天,每天在水果表面淋點水,就會讓它看起來依然很新鮮。對于晚上超市的打折促銷活動,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天上不會掉餡餅,對于食品而言,只要是打折促銷的肯定不新鮮,尤其是熟肉和豆制品,一定要慎重購買。
韓亮認為,蔬菜、水果最好去農貿市場買。那里的東西更新鮮,而且很多地方跟超市的貨源一樣,價格也會更便宜。如果去超市,盡量早上去。
秘密三:用燈光讓食物更“新鮮”
我們到超市里會發(fā)現,那里擺放的各種肉類,都紅嫩新鮮,各種蔬菜都翠綠無比。等買回家再看,就不是這么回事了。
專家解密:
原來,超市里特意選用粉紅色的燈光照射肉類,會顯得格外鮮嫩;選用綠色的燈光照射蔬菜,會顯得更綠。另外,范志紅提醒,不少熟食在暖色光的照射下顯得像剛出鍋似得,其實不然。
秘密四:買一贈一有貓膩
消費者購物時并不注意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價格,商家根據這種消費習慣,提高價格后再附贈品。比如一瓶洗發(fā)水本來應該20元,現在買一瓶洗發(fā)水贈送一塊價格2元錢的肥皂,但超市實際已悄悄地將洗發(fā)水的價格提高到22元。買洗發(fā)水的顧客白得一塊肥皂,肯定就會覺得很劃算。
專家解密:
世界著名食品企業(yè)納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銷經驗認為,折扣標志可增加銷量的23%,“特別是促銷食品,基本上都是一個新的搭一個舊的賣。”范志紅告訴記者。
為避免被捆綁促銷吸引,建議消費者購物時把注意力應放在你想購買的東西上,而不是和它捆綁銷售或附贈的物品上。
秘密五:當天沒有賣完的散裝肉食返回廠家,由廠家進行再處理、再銷售。
調查中,記者發(fā)現,在一些超市里,偶爾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熟食柜臺里出售的食物,上面標注的日期竟然還沒有到。
專家解密:
“標有當日生產日期的熟肉,其實并不新鮮。舉個例子,今天買的香腸里可能會摻雜前幾天沒有賣完的香腸。”何計國說。
而且何計國提醒說,熟食的包裝層數越多越不新鮮。一般情況下,很多熟食如肉類和腸類都用保鮮膜包裝,包了一層的,說明東西還比較新鮮,層數越多,越能掩蓋其不新鮮的一面,而且很多都是因為食品失水,才導致包裝袋滑落,所以只能多包幾層。另外,最好不要買降價、促銷的熟食和豆制品。
超市散裝熟食應小心購買——超市賣的散裝熟食鹵水鵝頭,可能會不衛(wèi)生,消費者最好慎重購買...
秘密六:超市特價商品并不便宜。
例如,一袋零售價3.3元的餅干,三連包銷售時標明特價10元。不經常購物,不熟悉商品價格的顧客往往一見特價就購買,難免上當。
專家解密:
超市在促銷的時候,都會推出一些特價商品,很多人認為特價商品就是價格便宜的商品。商家正是利用人們這種認識上的誤區(qū),將一些正常價格的東西甚至是高價的東西,標成特價出售。
食品安全
1、脫脂并不代表真健康
如果你想了解食品工業(yè)的內幕,那么,就去超市的糖果區(qū)走一遭吧。那里,你一定還會看到“脫脂”的字樣。雖然這是真的,然而,這些不含卡路里的垃圾食品幾乎全部是用糖及加工后的碳水化合物制成的。我們這里要說的是,那些商品制造商把顧客當成傻子。而超市也是以這一點作為他們的營銷戰(zhàn)略。舉個例子吧,就拿前面提到的“脫脂”糖果來說,制造商所希望的是,當顧客看到“脫脂”,就會把這當成是“健康”、“不會發(fā)胖”的養(yǎng)生食品,從而就全然忘了這些食品中含有的糖分。這是一種分散注意力的策略:食品公司的廣告只會展示他們想讓你注意到的那一面,而超市里的糖果區(qū)僅僅只是個開始。
2、數字也能騙人
在一瓶低糖茉莉花茶的瓶子上,你會在包裝的含量表里看到這樣的字樣:“含糖量低于4%”。而在茉莉蜜茶的包裝上,只表明了含有白砂糖,并沒有表明含量多少,這可不會為你的健康帶來多少好處,尤其是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
3、光明乳業(yè)不會讓你知道,所謂的半脂芝士其實不存在
那么光明乳業(yè)所謂的半脂芝士到底是什么樣的食品呢?當你了解了以后,你就會為所付的錢大感失望:每100克原味芝士片含脂肪26克,能量1300千焦,而半脂芝士片含脂肪12克,能量1049千焦。為什么不在營養(yǎng)表上標注卡路里的含量呢,實際上,全脂和半脂芝士卡路里含量不會相差太多。那么,你打算消化多少克的卡路里呢?
4、食品公司不會讓你知道“對心臟有益”的麥片,糖分含量并不少
在中國,桂格(Quaker)麥片的包裝上打著世界心臟聯盟的標語,而桂格公司美國版的包裝自豪地在他們的包裝箱上打著美國心臟協會的標語,但是,從標語下面的一行字我們可以得知,桂格公司只是達到了美國心臟協會(AHA)規(guī)定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標準”。因此,就算它的產品中含糖量嚴重超標,也仍然可以合格。食品工業(yè)不會讓你知道,食品公司是要付錢才能得到AHA對其產品的認可。
超市里最臟的9種食物
抗生素牛肉
牛肉當然是肉類里我們最喜歡的,吃個牛肉漢堡真是過癮極了。然而很不幸,從美國2010年的農業(yè)部報告中我們了解到,牛在飼養(yǎng)的過程中被喂食了大量的抗生素、驅蟲藥,這些藥物如果殘留在了牛的體內,未 被完全分解,那么我們食用后就會進入人體,就會造成腎和神經系統的損傷,嚴重的可導致腎虛。
含有重金屬的燕麥片
近些年在營養(yǎng)學家的提倡下,燕麥片這種食物成為人們心中的“養(yǎng)生圣品”。但是超市里賣的速溶燕麥片不但對我們沒有益處,反而有害。
因為速溶燕麥片一般都很甜,所以高的卡路里也是不可避免。如果單是這樣也就罷了,但是經過調查,讓速溶燕麥片吃起來很甜的高果糖玉米糖漿中,重金屬汞的含量遠遠超標。
冰凍鮮蝦
你以為你真的買到的是鮮蝦?其實你都不知道它已經放在冰柜快半年了,只不過在冰凍前經過了各種藥水、抗生素的處理后導致它根本就不會腐敗,就像是制作的標本,就算是放上一年,它還是老樣子不會變。而 檢疫部門更是在冰凍鮮蝦身上發(fā)現了農藥殘留,這讓它徹底不干凈了。
肉餡
我們包餃子、捏丸子的時候需要用到不少的肉餡。以前需要我們揮動雙刀不停的對著一塊肉進行剁宰,現在超市里為我們節(jié)省了很多的力氣,直接提供已經剁好的——精肉餡。
我們以為精肉餡就是上好的肉制作成的,其實它是各種各樣的碎肉通過混合絞制而成的。先不說它的成分都是以脂肪為主,單是衛(wèi)生條件就會讓你覺得臟。因為碎肉在絞制的過程中不僅混雜有加工廠里的灰塵, 還有豬毛等等,但是當他們混在一起后打碎后,我們在購買的時候根本法無法分辨。
盒裝鮮豬肉
難道超市里的豬肉也有問題!或許是的,而且問題還不小。據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在2012年進行的調查發(fā)現,由于現在的豬在飼養(yǎng)的過程中被喂食了過多的抗生素,因此抗生素殘留問題相當嚴重,這就導致了超級 病菌MRSA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目前這種病菌的致死率已經超過了艾滋病。
罐頭食品
罐頭制品一貫被大家認為是最衛(wèi)生的食品,畢竟罐頭采用的巴氏殺菌是現在最好的殺菌方式。然而現在罐頭制品的包裝卻成為最大的問題所在,因為包裝里含有的雙酚A會溶進食物里。雙酚A或許你不太熟悉,但是我告訴你,如果食用了它會導致生殖系統發(fā)育異常、胰島素分泌絮亂從而患糖尿病,甚至會導致心血管疾病。所以以后看到它還是繞著走吧。
烤火雞
圣誕節(jié)的必備之物也不幸上榜了,根據研究人員介紹,它們進行抽樣調查的時候都被震撼到了,因為80%的烤火雞幾乎就像是在浸泡在MRSA里一樣,病菌的含量實在太高了。這也是為什么圣誕節(jié)之后醫(yī)院都會爆滿 的原因之一。
冷藏的水果
也許冷藏的水果跟新鮮水果沒有什么兩樣,但是它的抽檢調查情況卻很糟糕,原因就是發(fā)霉!別以為放在低溫下它就不會壞,其實它已經滋生了不少的病菌。如果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非常不利于養(yǎng)生保健。
被污染的生菜
生菜是我們都喜歡的一種蔬菜,它擁有良好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yǎng),而且它還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這一切看起來非常美好,但是由于河水被污染,需要大量水來灌溉的生菜就成了“帶病體”,所以最 好選擇一些看起來顏色正常的生菜,如果生菜出現其他顏色,那絕對是被污染了。
超市里最臟的10個地方
看似清潔的超市,其實還存在一些鮮為人知的健康養(yǎng)生威脅。近日,美國“MSN健康網”載文,刊出多位專家總結的“超市里的十大潛在健康危險”。
1.刷卡器
刷卡結賬輸入密碼時,很容易被刷卡器傳播病毒。美國紐約大學臨床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蒂爾諾表示,超市刷卡器比ATM機和電梯按鈕還臟,其病原體可能來自于蔬果和肉類等多種超市 物品。建議用完刷卡器后不要摸臉,盡快洗手。
2.清潔商品區(qū)
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會副會長詹姆斯·蘇布萊特表示,清潔劑易揮發(fā)化學物質,可能會使人流鼻涕、打噴嚏、呼吸不暢。建議易過敏的人經過清潔產品區(qū)時不要停留過久,若有過敏或哮喘現象,應盡 快去醫(yī)院診治。
3.結賬臺傳送帶
美國南加州醫(yī)科大學微生物學家邁克爾·施密特博士表示,禽類、活魚等農產品放在傳送帶上,容易造成細菌交叉污染。其中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為安全起見,這些食物 最好始終放在密封的塑料袋內,食用前務必徹底清洗。
4.肉制品
施密特博士表示,超市預先加工好的肉餡中含有多種菌群。但是如果儲存得當,冷凍保存,使用高溫烹調處理,就不會有安全問題。
5.購物小票
購物小票的油墨中含有雙酚A,該物質與某些癌癥、哮喘、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關。建議盡量減少與購物小票直接接觸;不讓孩子碰購物小票;接觸購物小票后最好用肥皂徹底洗手。
6.購物袋
美國休斯敦醫(y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凱文·莫拉諾表示,購物袋如果不經常清洗,上面就容易附著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一旦溫度和濕度適宜,購物袋就會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建議購物袋應定時清洗,徹底 曬干后再使用。肉食、新鮮果蔬和即食食物應嚴格分袋盛裝。
7.果蔬架周圍
超市工作人員會給蔬果噴水來保持保鮮,但噴霧器容易滋生細菌。美國密歇根微生物學家康妮·莫巴奇博士表示,如果吸入其噴出的水霧,容易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如果工作人員正給蔬果噴水,最好過 一會兒再去挑選。
8.兒童座椅
施密特博士表示,購物車中的兒童座椅容易傳播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為了防止孩子受到超市病菌感染,家長應該教孩子吃東西前洗手,食物和玩具分開放才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功效。
9.破殼雞蛋
施密特博士表示,蛋殼一旦破損,細菌就容易侵入,并迅速繁殖。因此,買雞蛋前應檢查蛋殼是否完好,拿過雞蛋后,應該徹底洗手才更利于日常的養(yǎng)生。
10.購物車
莫拉諾博士表示,超市購物車很可能造成食物間的交叉?zhèn)魅尽ED獭⒇i肉、禽類和魚類包裝袋一旦發(fā)生泄漏,購物車內其他食品就容易被污染。發(fā)生此類情況,回家后應該對果蔬等被污染的食物徹底清洗再儲藏 或食用。
小心超市里15個心理陷阱
不知你有沒有發(fā)現,逛完超市,最后買的總比原先預想的多,回家后也往往會后悔?答案可能讓你大吃一驚:超市里所有的一 切——從貨架到擺放、廣告、燈光、音樂,看似隨意,其實都經過了精心 設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錢從你的口袋里“掏”出來。
有研究表明,超市購物中有 60%左右屬于計劃消費,40%左右屬于沖動型購買,而后者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超市的“心理戰(zhàn)術”。
近日,中國市場學會食品營銷專家韓亮和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為大家揭開超市中一些鮮為人知的“心理秘密”。
1.與視線平行的商品利潤高
超市的商品擺放都有一個共同原則:你容易拿到手的永遠是商家最想賣的。調查顯示,銷量最佳的物品擺放位置依次為與 顧客視線平行處、齊腰處和齊膝處。
其中,前者是超市貨物擺放的最佳位置,可增加70%銷量。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潤較高或者快過期的產品放在1.5米到 1.7米的高度間,方便大家看到后隨手就能拿取。請記住:你只要踮踮腳或彎下腰,就可能選 到物美價廉的產品。
2.最想賣的東西放右邊
超市的購物通道一般是足夠寬、筆直平坦、少拐角的,這是為了盡可能延長消費者在超市的“滯留”時間,避免他們從捷徑通 往款臺和出口。
超市還利用人們習慣用右手的習慣,將最想推銷的、利潤較高的商品,放在主購物通道或展柜的右側,顧客經過時,會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購買欲。
一般來說,體積較大的商品常放在入口處附近,這樣消費者會用手推車購買大件商品,并在行進中增加購買。所以逛超市不妨多用左手拿貨。
3.薄利多銷品“守住”入口
走進超市,迎面可能就是一堆特價商品,但你要保持冷靜,越是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越是超市利潤較高或急于出手的 商品。
一般來說,挨近入口的地方,放的多是薄利多銷、購買頻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進門,比如書本、拖鞋、毛巾等,而煙酒等貴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間偏后 區(qū)。從消費心理學角度說,逛超市時,人們總認為前面 的貨物一般,里面還有更好的,所以往往越到最后買的越多。
4.新鮮商品擺最里面
超市總是希望“把先進的貨物先賣出去”。所以,擺放牛奶、酸奶時,喜歡把最新鮮的產品擺在最里面,每天逐漸更換;冰柜和冷柜食品,也都是把新鮮產品放在最下層。
如果你想買出廠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里面的商品“掏”出來。
5.蔬菜水果利潤最高
超市中的蔬果大多陳列在中心位置,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心理學研究發(fā)現,由于人類早期長時間居住在陰暗的洞穴里,因此對 色彩繽紛的食物有一種本能的興奮,占有欲和購買欲容易被激發(fā)。
第二,農產品是超市里利潤率高的產品,大多數超市都將這個區(qū)域承包給供應商,雖然價格比菜市場貴得多,但在超市也能賣出去。
另外,很多蔬果宣稱是“綠色有機”養(yǎng)生產品,其實未必是真的。
6.價格“拆東墻補西墻”
超市里有一整套復雜的價格策略,你可能會看到“天天低價”、“5公里范圍內最低價”等大幅吸引眼球的標語,但實際情 況卻并非如此。
超市使用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將食品、日雜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定低一些,讓你形成這家超市比較便宜的印象,并且不自覺地以為所有東西都便宜。然后超市再將別的物品較高定價,把損失彌 補回來。
像可口可樂這樣價格透明的品牌產品,價格一般很低,甚至比別的超市便宜,但像不知名品牌的毛巾、 衣 服、鞋、杯子等,價格就可能比外面高。
7.現烤現賣以“味”誘人
超市面包房中飄出的濃郁香味總讓人無法抗拒。一般人認為現場烤面包、做熟食是為了“新鮮”,其實,這是超市的“嗅覺 營銷”。
研究發(fā)現,食物的香味會刺激人體各種消化酶的分泌,調動與欲望相關的情感中樞,即使你不餓,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食品的購買量。
有些超市不具備現場制作養(yǎng)生食品的條件,就會用特制的食品氣霧劑噴在空氣中。同理,超市里免費品嘗的食品、飲料也會增加你購買的可能性,即使你不買他們推薦的牌子,也會不自覺 地買些別的。
8.兒童的錢最好賺
最容易出現購買沖動的是誰?孩子。兒童的消費是非理性的,并且占有欲很強,可以在情緒上操縱父母。正是利用這種消費心理, 超市里有一套賺孩子錢的銷售策略:第一種就是精心布置兒童產品(玩具、食品等 )展柜;第二則是在孩子必經之路設“埋伏”,比如在中心過道展示,在商場內 的 自動扶梯兩側放上誘人的食品,既吸引孩子,也吸引了那些抵抗力差的成年人。第三種方法最隱蔽,由于孩子通常是媽媽帶著,所 以有些超市會把兒童產品擺在女 性 必需品附近。
9.買一贈一有貓膩
世界著名食品企業(yè)納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銷經驗認為,折扣標志可增加銷量的23%。
但其實也有陷阱:其一,有些商家 悄悄提高商品價格后再附送贈品。比如一瓶洗發(fā)水本來20元,現在買一瓶洗發(fā)水贈送一塊價格2元錢的肥皂,但洗發(fā)水的價格已被悄悄提高到22元。
其二,許多超市常將快過期的商品與正品捆綁銷售,消費者往往忽略它的生產日期。比如牛奶就常搞“買一箱送一箱”的活動,第一箱還沒喝完,第二箱已經過期了,而且促銷的牛奶很可能是要過期的,錯誤的食用方法可能會影響你的養(yǎng)生健康。
10.特價區(qū)“混水摸魚”
超市里常常會搞促銷,但有些促銷卻未必真便宜。
比如在特價區(qū)會混有一些原價的東西;在大大的價格表下用不起眼的小字寫了該商品的生產廠家,同時混放其他品牌,一些不細心的顧客容易誤買;在服裝區(qū),把顏色、款式相近的不同牌子的衣服混放,只標便宜 的價格,把高價的價簽 藏 到不顯眼的地方。很多特價商品也并不“超值”。
比如,1瓶1.2升橙汁27.4元,3瓶放在一起“特價”81.3元,許多消費者乍一看以為能省很多,其實,算清這筆賬之后發(fā)現,每瓶還是賣到了27.1元。
11.大包裝比小包裝更貴
很多消費者會有“買得多比買得少實惠”的慣性思維,這也成為了超市的一種“銷售心理戰(zhàn)術”。
逛超市時,你可以算一算,很多商品的大包裝價格都比小包裝貴。這種情況大多存在于休閑食品中,如飲料、薯片等。而且這些商品的重量、價格往往不是整數,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費者一時也算不清到 底哪種更劃算。
12.被切開的水果“來歷可疑”
包裝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買多少,這種銷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費者,其實來歷可疑。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 觀或變質等問題無法銷售,一般的做法是化整為零,包裝銷售。
有些超市的工作人員用刀把果蔬壞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塊,用保鮮膜包裝起來,這樣看不出 一點兒問題,消費者買到的商品質量卻可能大打折扣。
13.利用燈光以“色”引人
一些小超市中肉類專柜的上方回安裝粉紅色燈,能讓鮮肉看起來更加誘人,等你買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因為曖昧的燈光往往讓食品更嬌艷,一般來說,肉類常用紅燈光,面包類常用黃燈光,海鮮類常用藍燈光。
14.導購員大多拿回扣
逛超市時,會碰到許多“導購員”向你熱情推薦產品。其實,在他們熱情的背后,卻有拿回扣的“隱情”:一些影響力不大的品牌通常沒錢大量投放廣告,質量也不出眾,所以利用“ 人海戰(zhàn)術”,在超市內大量安置導購員,并允以高比例提成。
導購員一般會使用“褒此貶彼”的方法,拼命勸說顧客購買自己承銷的品牌商品,將顧客忽悠得“霧里看花”。
15.結賬是最后一道購物關
暴露在面前的誘惑越多,顧客就越經受不起這些考驗。調查發(fā)現,被“困”在長長結賬隊伍中的人,購買貨架上糖果、飲 料的幾率高25%。
款臺邊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經濟實惠的小型零食,而排隊付錢時往往是人最沒有耐心的時候,讓你很難扛過這最后一道購物關。
結語:通過上文對于超市秘密的一探究竟,大家是否對自己在超市買的東西有了檢查一番的想法呢?去超市購物,重要的是挑選到合適的、安全的、健康的養(yǎng)生商品,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