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疑 反復燒開的水能不能喝
目錄:
第一章:專家解疑:反復燒開的水能不能喝
第二章:科學喝水要注意八要點
第三章:科學健康喝水3要訣
我們人類每天都要喝水,水是我們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種資源。不過也不是什么水都能喝的。到底如何喝水最健康呢?反復燒開的水能喝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揭開疑惑,并且告訴大家一些科學喝水的常識以及一些喝水注意事項,快看看。
專家解疑:反復燒開的水能不能喝
水被稱為生命之源,它對健康的影響也就特別讓人們關注。一方面,雖然衛生部規定水產品不得宣傳有保健作用,但市場上仍然有各種各樣的保健水在推銷,而且銷路不錯。另一方面,又有各種關于飲水不當有害健康的傳聞。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是說,已經燒開過的水如果喝不完,就要倒掉,不能再燒開了喝,如果反復燒開水,喝了會致癌,甚至會致死。就連中學化學教材都告訴學生不要喝反復燒開的水,幾乎成了生活常識了。
為什么反復燒開的水不能喝呢?理由眾說紛紜,歸納起來,大概有三種。一種是說水多次燒開后,水中溶解的氧氣都跑光了,喝缺氧的水對健康不利。我們人類不是魚,不靠從水中吸收氧氣,而是通過呼吸吸收氧氣。一個成年人在平靜狀態下每分鐘大約呼吸16~20次,吸入氧氣量大約是250毫升,等于360毫克氧。常溫常壓下一升水的溶氧量大約是6~10毫克,也就是說,你呼吸一次吸入的氧氣量已經超過了一升水中的氧氣量了,水中那點氧氣對人體來說微不足道,毫無價值。
另一種說法是,因煮沸過久,水垢會溶解到水中,水中鈣、鎂等重金屬成分濃度會增加,讓水變硬,對健康不利。硬水中濃度較高的鈣、鎂離子,煮沸以后,生成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等不溶性物質沉淀下來,形成水垢。所以反復燒開水的結果,不僅不會溶解水垢,反而會增加水垢,不僅不會讓水變得更硬,反而會讓水變得更軟。而且,鈣、鎂并不屬于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實際上它們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如果能從水中吸收鈣、鎂,反而對人體有益。
如果喝的是純凈水、蒸餾水、去離子水,基本上不含雜質,再怎么燒,水還是水,不會變成別的物質。但是飲用水中可能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有的具有揮發性,反復地燒開反而有助于把它們去除掉。但是也有的有害物質不會揮發,例如重金屬、硝酸鹽。認為反復燒開的水不能喝的第三條理由就是,水反復燒開后,水蒸發掉了,不揮發的有害物質留下了,這樣有害物質的濃度增加了,對人體就有害了。但是我們燒水時一般是蓋著蓋子的,而且燒開了就會熄火,所以蒸發掉的水很少,有害物質濃度并不會增加多少。而且,如果你把燒過的水全都喝下去的話,那么不管水燒了多少次、有害物質濃度如何,喝下去的有害物質的總量都是一樣的。
高中化學認為反復燒開的水不能喝的一個理由是,煮沸多次后水中原有的硝酸鹽會分解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的毒性比硝酸鹽大,過多地攝入亞硝酸鹽,會破壞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導致體內缺氧;而且,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物質,長期攝入有可能致癌。
理論上,硝酸鹽受熱能分解成亞硝酸鹽和氧氣,但是有的硝酸鹽很穩定,不容易發生分解,有的則較不穩定。所以,硝酸鹽能不能分解成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的種類和反應條件都有關系。那么,水中的硝酸鹽經過多次沸騰后能不能生成亞硝酸鹽呢?這必須用實驗來證明。
有人把水煮沸了10次,發現硝酸鹽的含量不變,也沒有檢測到亞硝酸鹽,因此認為硝酸鹽在這個條件下不會分解成亞硝酸鹽。也有人更長久持續地用飲水機反復加熱桶裝水,發現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會逐漸增加,加熱到181次后,水中亞硝酸鹽離子的含量是一開始時的約5倍。
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把水煮沸這么多次,只在一種情況下有可能發生:飲水機的加熱一直開著,每隔20分鐘左右自動加熱一次。不過,飲水機用的桶裝水是已經過純化的,多次加熱后產生的亞硝酸鹽的量很有限。上述實驗中,加熱181次后,水中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到3.53微克/升,超過了桶裝水的衛生標準(2微克/升),但也超得不多,要引起中毒更差得遠了。按亞硝酸鈉計算,人要吃下大約0.2克才會出現中毒癥狀,這相當于喝下了幾十升這種水。而且,飲水機的水是流動的,會不斷地被取走飲用,亞硝酸鹽的含量實際上不會像實驗結果那么高的。
實際上,在日常飲食中經常會遇到亞硝酸鹽。亞硝酸鈉作為合法防腐劑和著色劑,被廣泛用于肉制品中。即使是沒有超標的肉制品,其中的亞硝酸鈉含量也能達到每千克0.03克,比水中的亞硝酸鹽更讓人擔心,如果亞硝酸鹽真的那么可怕的話。長期攝入微量的亞硝酸鹽會不會致癌呢?亞硝酸鹽其實不是致癌物,它要跟氨基酸反應生成亞硝酸胺才是致癌物,微量的亞硝酸鹽對人體是無害的。
即使是中學教材中言之鑿鑿的生活常識我們也不應該輕信,在日常生活中幾乎不可能遇到。把水多煮沸幾次并不會對身體產生什么危害。如果擔心飲水機的幾十次、上百次反復加熱會產生過量的亞硝酸鹽的話,那么也有簡單的方法可以避免:不要讓飲水機的加熱持續開著,只在需要飲用時再打開,或者干脆直接飲用涼水(桶裝水本來就可直接飲用),這樣能節省能源,更環保。
科學喝水要注意八要點
一、大口喝水,等于沒喝。一次飲水太多,會加速排尿,而且喝水太快,易引起氣脹。因此,最好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的喝。
二、睡前喝水,可預防心梗和中風。人體缺水時,血液會變粘稠,發生心梗的風險增加。可在睡前1—2小時喝水1杯,可有效降低風險。
三、起床喝水,能防便秘。早上喝水,能促進腸胃蠕動。睡前可在床頭放杯水,起床后立刻喝下,效果加倍。
四、運動前喝水,表現更好。當血液中保持充足的水分時,可供給肌肉和細胞更多的氧氣和養分,使人不易疲勞。
五、飲酒時要多喝水。酒精有利尿的成分,使血管擴張,體溫上升,易造成身體缺水。因此,飲酒時多喝水,可減少酒后口渴等不適。
六、焦躁疲憊時,喝水能醒腦。突然感到疲憊、焦慮、暴躁或大腦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身體缺水的表現,此時喝杯水或許能讓你煥發活力。
七、瓶裝水最易滋生細菌。我們都會去買一些瓶裝的飲料喝,但其實瓶裝的飲料開口后都易滋生細菌,所以盡量不要嘴巴貼著瓶口喝。
八、天黑后燒開水,水質最佳。因為水管一天已經被大量清水沖洗干凈了,此時水質最好。最好不要早上燒開水,因為水管靜置一晚后,容易沉積各種異物、雜質。
科學健康喝水3要訣
怎樣喝水最健康呢?在這個愛惜身體成為一種流行的年代,曾經被認為最簡單的喝水,也不得不成了一門高深的學問。
1、清晨慎補水
許多女人把起床后飲水視為每日的功課,圖它潤腸通便,降低血粘度,讓整個人看上去水靈靈的。可是早晨怎樣補水才更健康呢?其實,沒有一定之規,早餐補水也要因人而異。
消瘦,膚白,體質寒涼的人,早晨不適合飲用低于體溫的牛奶,果汁或冷水,可以換作溫熱的湯、粥。
鮮榨果汁不適合早晨空空的腸胃,即使是在夏季也要配合早餐一起飲用。
早晨補水忌鹽,煲的濃濃的肉湯、咸咸的餛飩湯都不適合早晨,這只會加重早晨身體的饑渴。
2、餐前補水最養胃
吃飯前還要補水嗎?那不是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嗎?西餐有餐前開胃的步驟,其道理在于利用湯菜來調動食欲,潤滑食道,為進餐做好準備。
那么,飯前補水也就有著同樣的意義,進固體食物前,先小飲半杯(約100毫升),可以是室溫的果汁、酸奶,也可以是溫熱的冰糖菊花水或淡淡的茶水,或者是一小碗濃濃的開胃湯,都是很好的養胃之法。
3、多喝看不見的水
有的人看上去一天到晚都不喝水,那是因為由食物中攝取的水分已經足夠應付所需。食物也含水,比如米飯,其中含水量達到60%,而粥呢,就更是含水豐富了。翻開食物成分表不難看出,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過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獲得300~400毫升水分(有兩懷呦)。
加之日常飲食講究的就是干稀搭配,所以從三餐食物中獲得1500~2000毫升的水分并不困難。不如充分利用三餐進食的機會來補水吧,多選果蔬和不咸的湯粥,補水效果都不錯。
總結:綜上所述,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反復燒開的水是不能喝的,如何大家想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就按照小編以上介紹的那些科學喝水方法去做吧,這樣身體才能更健康哦。(文章原載于《大眾健康》,刊號:2012年第2 期總320期,作者:方舟子,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