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小病但并不簡單 改變生活習慣預防感冒后的傷心
感冒確實不是大病,可由多種病毒感染引起,絕大多數患者一周左右自愈,一般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現在的大醫院很多都將普通門診輸液取消了,難得一見的是感冒輸液在大醫院變的很少了。但是,感冒有時會變成傷人姓名的“老虎”,真的可以死人,尤其是兒童以及體弱的人,感冒后容易導致病毒性心肌炎,嚴重會導致患者死亡。那么,你還以為感冒很簡單嗎?下面跟隨360常識網了解一下吧!
感冒是怎么“傷心”的?
我們都知道,感冒大多是因為病毒侵襲導致的,在致感冒病毒中,科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對人體心肌有極強的親和力,易致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應引起家長重視。當小兒抵抗力下降時,腸道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誘發病毒性心肌炎。而且這種病還與營養不良、疲勞、外傷以及接觸有毒物質有關。
病毒性心肌炎會有什么信號?
心肌炎患兒在患病初期,往往出現如發燒、咳嗽、咽喉腫痛、流鼻涕、全身不適、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癥狀,這些癥狀的持續時間并不很長,隨即出現心臟異常的癥狀,有心跳加快或減慢、停搏、心跳不規則。患兒出現精神萎靡,渾身沒有力氣并且汗多、食欲不振、易惡心嘔吐。
如果是小嬰兒,可出現面色發白,口唇發青,吃奶無力,精神萎靡等癥狀。
家長能夠做的最簡單的檢查,就是摸摸孩子的脈搏。一般在安靜狀態下,嬰兒的心率每分鐘不超過140次,學齡前兒童的心率每分鐘不超過120次,學齡兒童就基本同成人了。孩子發燒時心率升高一些是正常的。但如果燒退了,孩子安靜時心率仍然較快或者明顯慢于正常,就應該警惕心肌炎了。
此時去醫院檢查,可能會發現有心臟擴大,心肌損害,心電圖可表現為心律失常,查血可能有血沉升高,谷草轉氨酶活性升高,心肌抗體陽性等結果。
病毒性心肌炎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心肌損害后出現心律失常和心肌收縮力下降,此時心臟不再正常工作,一旦心臟停止跳動,身體的各項機能紊亂,各大臟器停工,患者直面生命危險!
怎么預防感冒后“傷心”?
出現感冒后,很難預測是否可能出現病毒性心肌炎。作為預防,只能是預防感冒本身。平時沒有患上感冒時,也可以保持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來減小該病的發病率。
孩子要均衡膳食,不挑食也不偏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居室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在感冒發生季節,要盡量少去人多擁擠的場所,一旦發現病毒感染后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及時就診。
感冒“傷心”后還有希望嗎?
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隱匿性較強,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可能會誤以為是感冒沒有徹底治好的原因,這很容易耽誤治療。
目前關于病毒性心肌炎尚無特異性治療,急性患者大多數具有自愈性,少數發展到亞急性甚至慢性的需要住院治療。
一但確診了之后就得盡早臥床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如果沒有休息好,有的可遺留各種心臟并發癥癥。
治療可選擇干擾素肌注,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可配合使用營養心肌的藥物進行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復護理,須注意幾點:
1、休息:有心律失常者,臥床休息2~4周;伴心臟擴大者休息半年至一年。避免過勞、缺氧、營養不良、呼吸道感染、寒冷、酗酒等誘因。
2、飲食:應進高蛋白、高維生素、富有營養、易消化飲食,例如蓮子、大棗、山藥、桂圓、甲魚、牛羊肉、蛋奶、粥類等;宜少量多餐,避免過飽及;避免刺激性的飲料與食物;心力衰竭者給予低鹽飲食。
3、堅持藥物治療,定期隨訪,病情變化時及時就醫。
病毒性心肌炎雖然可怕,但只要我們能夠早期識別,積極治療,在現代醫學技術條件下,與其他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一樣,大多是可以完全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