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術后要怎樣鍛煉
醫學上所稱的肱骨其實就是我們的上臂骨,一般是不會受到外力的撞擊而受傷。但是如果出現了意外傷害的話那么就會出現肱骨骨折的現象。肱骨骨折需要進行相關的手術治療,依具體情況進行固定。為了防止長時間的固定出現肌肉萎縮,所以在術后都要進行相關的鍛煉,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一下術后都要怎樣鍛煉。
臨床上功能鍛煉有兩種形式: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
(一)主動運動 是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根據病人的活動能力,在不影響骨折斷端移位的前提下,盡早進行肌肉收縮放松運動及未固定關節的各向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減輕創傷對全身反應,防止關節僵硬,因此主動運動應自始至終貫串在整個骨折修復過程中。
具體可分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骨折l一2周內斷端雖經整復,但不穩定,偶而伴有輕度側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殘余,此時骨折并發的軟組織損傷尚需修復,局部疼痛,肢端腫脹仍存在,因此鍛煉主要形式是通過肌肉收縮放松運動及在不影響斷端再移位的情況下,進行上下關節屈伸活動,以幫助血液回流,促進腫脹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同時也通過肌肉收縮和舒張使壓力墊效應力增強,對穩固斷端和逐漸整復殘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撓骨雙骨折,經復位固定后,即可進行指間關節、指掌關節的屈伸鍛煉,手指內收外展,肘關節屈伸和肩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等鍛煉。
骨折2-3周后肢體腫脹疼痛已明顯減輕,軟組織創傷已基本修復,骨痂開始形成,斷端初步連接,除加強進行肌肉收縮與放松運動外,其他關節均可逐漸加大主動活動度,由單一而到幾個關節的協同鍛煉,在牽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過肌肉收縮、放松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來帶動患肢的活動。
2.第二階段:此時骨折已達到臨床愈合標準,外固定和牽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間所控制的關節活動需繼續鍛煉修復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鍛煉比較差,固定拆除后,還可能存在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肢體水腫等癥狀,那么必須繼續鼓勵病人加強功能鍛煉,配合中藥外洗和推拿來促進關節活動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復。另外,還可據病情需要適當配合物理治療,但應仍以主動鍛煉為主。
(二)被動運動
1.按摩:適用于骨折斷端有腫脹的肢體,通過輕微按摩幫助腫脹消退。
2.關節被動活動:骨折固定初期,少數病人因懼怕疼痛不敢作主動鍛煉,宜在醫務人員幫助下進行輔助性活動,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動鍛煉。對早日消除腫脹,防止肌肉萎縮粘連,關節囊攣縮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時要輕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創傷。
有關于肱骨骨折手術之后要怎樣鍛煉的問題,在上文中為大家做了非常詳細的介紹。在手術剛過后的那段時間進行鍛煉需要咨詢一下主治醫生。根據醫生的建議下選擇適合自己鍛煉的方法以及時間上的控制,不要過于心急加大鍛煉時間而導致病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