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子宮畸形怎么辦?
有一小部分女性的身體并不好,她們患有先天性子宮畸形,這讓這些女人十分的苦惱。先天性子宮畸形能治嗎?出現這樣的病癥之后我們該怎么辦呢?其實通過一些后天的治理及我們對身體的一些保養我們還是可以治療好的,先天性子宮畸形對女性的身體危害是十分大的,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
先天性子宮發育異常是生殖器官畸形中最常見的一種,臨床意義亦比較大。兩側副中腎管在演化過程中,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可在演化的不同階段停止發育而形成各種發育異常的子宮。
(一)先天性無子宮及子宮發育不全:后者指子宮發育停留在胎兒期至青春期前之不同幼稚階段。
1.先天性無子宮:兩側副中腎管向中線橫行伸延而會合,如未到中線前即停止發育,則無子宮形成。先天性無子宮常合并先天性無陰道,但可有正常的輸卵管與卵巢。肛診時在相當于子宮頸、子宮體部位,觸不到子宮而只捫到腹膜褶。
2.始基子宮:如兩側副中腎管向中線橫行延伸會合后不久即停止發育,則這種子宮很小,多無宮腔或雖有宮腔而無內膜生長,因此亦無月經來潮。
3.幼稚子宮:妊娠晚期或胎兒出生后到青春期以前的任何時期,子宮停止發育,可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子宮發育不全。這類子宮的宮頸相對較長,多呈錐形,外口小;子宮體比正常小,常呈極度前屈或后屈。前屈者往往子宮前壁發育不全,后屈者則往往子宮后壁發育不全。幼稚子宮可造成痛經、月經過少、閉經或不孕。
(二)兩側副中腎管會合受阻:這種類型最為常見,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于其會合受阻的時期及程度不同,可有如下表現:
1.單角子宮:一側副中腎管發育完好,形成一發育較好的單角子宮伴有一發育正常輸卵管。對側副中腎管發育完全停止。單角子宮的功能可能正常。如妊娠,則妊娠及分娩經過可正常,但亦可能引起流產或難產。
2.殘角子宮:一側副中腎管發育正常,另一側在發育過程中發生停滯等異常情況,而形成不同程度的殘角子宮,多數僅通過纖維條束與對側的單角子宮聯接。由于內膜多半無功能,常無癥狀出現。如有功能,則在青春期后出現周期性下腹疼痛等經血潴留癥狀。有些與對側子宮有一狹窄腔道相通,這種情況下可發生殘角子宮妊娠,其癥狀一如輸卵管間質部妊娠,常在妊娠3~4個月破裂,發生嚴重內出血。
3.盲角子宮:兩側副中腎管發育均較好,但一側子宮角未與陰道溝通,形成盲角子宮。青春期后月經來潮,有周期性下腹痛,且日漸嚴重,長期不被發現。經血潴留,可造成子宮積血、輸卵管積血,甚至經血可經輸卵管傘端開口流入腹腔。可在下腹部觸及日益增大的腫塊。有的盲角子宮本身具有發育不完全的陰道,但不與正常陰道相通,形成陰道積血后可誤診為陰道囊腫。處理辦法:通過矯形手術將盲角子宮與對側子宮腔或陰道腔溝通。
4.雙子宮及重復子宮(對稱型):這兩種畸形極相似。前者系由于副中腎管發育后完全沒有會合,各具一套輸卵管、子宮、宮頸及陰道,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后者亦稱雙角雙頸型雙子宮,系副中腎管完全會合,但中隔完全未吸收。兩者區別僅在于,前者兩子宮間之間隙較后者寬大。雙子宮可有或可無陰道縱隔。
5.雙角子宮:兩側副中腎管尾端已大部會合,末端中隔已吸收,故有一個宮頸及一個陰道;但相當于子宮底部會合不全,導致子宮兩側各有一角突出,稱雙角子宮。如此類畸形程度更輕,表現宮底向內凹陷,根據不同程度,形成所謂馬鞍形子宮、心形子宮、弓形子宮,如妊娠可引起流產或胎位異常。
6.縱隔子宮:兩側副中腎管會合后,縱隔未被吸收,將宮體分為兩半,但子宮外形完全正常。有時縱隔不完全,導致兩個分開的子宮—宮頸間有小通道,故稱相通子宮。常伴有陰道縱隔,通道常位于子宮峽部。有時一側陰道部分閉鎖,潴留的經血可通過峽部通道向對側通暢陰道緩慢流出,因而病人可因經常有陳舊性血性分泌物自陰道流出而就診。
7.馬鞍形子宮:宮底凹陷,程度可不同。
(三)副中腎管會合后管道未貫通:副中腎管會合后形成子宮的部分,其一部或全部未貫通而形成實質性子宮,亦無內膜,這種子宮除較小外,外觀似正常子宮,但無月經。
女性朋友們,現在我們明白該怎么治療先天性子宮畸形了呢?患有這種疾病的女性朋友不要自卑不要害怕,我們應該有一個樂觀的心態來面對,好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