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怎么確診呢
心力衰竭的患者是不分年齡的,少的患者可以是嬰兒,也有患者是老人,目前心力衰竭是心臟類型疾病中最為嚴重的一種,早期的疾病通過藥物可控制住病情惡化,可是病情嚴重發展后心臟會受到刺激,衰竭的現象則會更重,患者就要換心臟或是做其它類型的手術控制。所以為了避免疾病的快速惡化發展,患者需要在早期診斷疾病,那么心力衰竭怎么確診呢?
確診疾病的主要依據:
1.注意心力衰竭的原因和有無肺或(和)體循環淤血的癥狀體征,并按心臟血管病一般常規進行檢查。
2.入院后2天內應完成靜脈壓、血沉、肝腎功能檢查。長期進低鹽飲食或服利尿劑者,應定時查血鉀、鈉、氯、鎂。
3.擬根據臨床表現及檢查,區分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并判定心衰級別。
診斷時按照病情期數可分為:
A期:心力衰竭高危期,尚無器質性心臟(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癥狀,如患者有高血壓、心絞痛、代謝綜合征,使用心肌毒性藥物等,可發展為心臟病的高危因素。
B期:已有器質性心臟病變,如左室肥厚,LVEF降低,但無心力衰竭癥狀。
C期:器質性心臟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癥狀。
D期:需要特殊干預治療的難治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分期對每一個患者而言只能是停留在某一期或向前進展而不可能逆轉。如B期患者,心肌已有結構性異常,其進展可導致3種后果:患者在發生心衰癥狀前死亡;進入到C期,治療可控制癥狀;進入D期,死于心力衰竭,而在整個過程中猝死可在任何時間發生。為此,只有在A期對各種高危因素進行有效的治療,在B期進行有效干預,才能有效減少或延緩進入到有癥狀的臨床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級:
I 級:患者患有心臟病,日常活動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動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Ⅱ 級:心臟病患者的體力活動受到輕度的限制,休息時無自覺癥狀,但平時一般活動可出現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休息時即感覺好轉。為心力衰竭Ⅰ度
Ⅲ 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一般沒有癥狀,小于平時一般活動即引起上述的癥狀。為心力衰竭Ⅱ度
Ⅳ 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完全受限。休息狀態下也出現心衰或心絞痛癥狀,任何體力活動都會使癥狀加重。為心力衰竭Ⅲ度。
心力衰竭怎么確診呢?確診所患的疾病最主要的依據必須存在,同時還要根據病情的不同時期分類,更要根據心功的級別進行分類,心臟出現不適后是非常明顯的,患者要重視心臟的問題,立即到醫院做好檢查診斷,如果是發作較急的心力衰竭,患者要平靜的對待身體的疾病,再使用有利的方案醫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