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綜合征是什么
心梗后綜合征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后數日至數周出現以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非特異性炎癥為特征的一種綜合征,而且有反復發生的傾向,是繼發癥。如上,這種病一般發生在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身上,所以對于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防止。
概念
1895年Dressler曾注意到本病。1983年Welinl等制訂了本病診斷標準。1976年我國開始有報道。也有將Dressler綜合征和Welin L綜合征,簡稱為PMIS。
PMIS發病率一般占AMI1%~4%。多數發生在AMI后2~8周,少數患者可以在1周發生。該癥的發生似乎與心肌梗死面積大小無線性關系,有反復發生的傾向,1~7次不等。
臨床表現
AMI1周以后出現的發熱,胸痛,心包炎,胸膜炎或心包及胸膜腔積液.血沉加快,白細胞增多.或以心包炎,胸膜炎,肺炎三聯為主征,或以發熱,胸悶痛,血沉加速等重點突出。
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標準
尚無統一標準,下列可供參考.
5.1.1Welin L:1983年心肌梗死后1周以上發生下列癥狀:①胸膜心包疼痛;②發熱37.5℃以上;③ESR>40mm/h.若有上述2條可診斷為PMIS.
5.1.2Dressle:1985年①肯定的AMI或陳舊性心肌梗死;②于AMI后1~2周出現發熱,胸痛,呼吸困難,咳嗽等.具有胸膜炎,心包炎,肺炎可靠證據;③抗感染治療無效,皮質激素治療效果明確.
5.1.3元柏氏:①發生于AMI后1周以上有心包摩擦音,明確的心包積液征,發熱,胸痛,心率增快,肺炎,胸膜炎;②抗生素治療無效,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良好;③有復發傾向.
鑒別診斷
5.2.1AMI后反應性心包炎:①多發生在透壁性心肌梗死24~72小時;②心包摩擦音多在胸痛后36小時出現,局限和持續時間短暫,平均2天左右;③心包少量積液,不出現心包填塞;④不伴有胸膜炎,肺炎;⑤EKG無典型心包炎ST-T樣改變.
5.2.2非特異性心包炎.
治療
停用抗凝藥
如肝素等.
類固醇激素
首選藥.開始短期給強的松40~60mg/d,當緩解后逐漸減量,每周減5mg,達10~15mg/d時維持4周,若無復發傾向可再繼續減量至每周5mg,再維持2個月而停藥.
止痛
阿斯匹林,消炎痛等.
心梗后綜合征的病因通常是急性心肌損傷,這個心肌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見的是急性心肌梗死,但是一旦產生了急性心肌損傷,基本上就會產生心梗后綜合征,所以對于心肌方面病癥的病人一定要加倍小心,多去注意他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