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肝硬化早期傳染嗎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肝硬化的起病和過程一般較緩慢進行,也可能隱伏數年之久(平均2~5年),不少病人是在體格檢查或因食管靜脈曲張突然嘔血或因其他疾病進行剖腹手術時,甚或在尸解時才被診斷。那么肝硬化早期傳染嗎?讓我們通過以下文章內容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疲倦乏力為早期癥狀之一,此與肝病活動程度有關,產生易疲勞乏力的原因與食欲不振攝入熱量不足以及糖類,蛋白質,脂肪等中間代謝障礙,熱能產生不足有關,另外由于肝臟損害或膽汁排泄不暢時血中膽堿酯酶減少,影響神經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乳酸轉化為肝糖原的減少,肌肉活動后乳酸蓄積過多之故;體重下降也為常見癥狀,主因食欲減退,胃腸道消化吸收障礙以及體內白蛋白合成減少等;低熱原因可能系肝細胞壞死,炎癥活動或由于腸道細菌產生的內毒素等致熱物質經側支循環,進入體循環,未經肝臟滅活而引起,此外肝臟不能滅活致熱性激素,如還原尿睪酮等也可發現。
2、消化道癥狀
常有食欲不振或伴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與肝功能障礙和門靜脈高壓,使胃腸道阻性充血而分泌與吸收功能發生紊亂所致,晚期出現腹水或消化道出血。
(1)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痔靜脈曲張:均可引起大量出血,其中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多見,表現為嘔吐大量鮮紅色血并有黑便,出血常迅猛,病人可陷入休克甚至死亡,大量出血時可排出血便,痔靜脈出血為鮮血便,但較少見。
(2)胃黏膜病變:常為肝硬化的并發癥,由門脈高壓引起的稱為門脈高壓性胃病,門脈高壓引起胃黏膜和黏膜下血管(包括毛細血管,小動脈和小靜脈)普遍擴張,扭曲,形成動靜脈短路和血管瘤,黏膜下靜脈動脈化所致,內鏡下的特征性表現為充血性紅斑,“馬賽克征”或“蛇皮征”,一般在彌漫性充血,水腫的基礎上出現散在的紅斑,中央明顯發紅,周邊漸淡,紅白區對比顯著,界限清楚,有的呈明顯的蜘蛛痣樣改變,??砂橛猩⒃诘纳踔翉浡缘拿訝€,出血或小的潰瘍,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其出血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緩和,可有嘔咖啡色物和黑便。
肝硬化早期傳染嗎?讀了以上的文章內容,相信您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注意節制飲酒,合理的營養,避免應用損害肝臟的藥物也應注意,已發現的肝硬化病人,應予以適當保護措施,如適當減輕勞動強度,防止并發癥的出現,維持健康和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