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病了具體要怎么辦
小孩子的免疫能力比較差,容易經常生病,一般會出現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扁桃體發炎等等比較常見的容易引起發熱的現象的疾病,發熱是孩子比較常見的疾病,發現為體溫升高,流鼻涕,咳嗽等等相關的癥狀,那么小孩發熱,生病了具體要怎么做才能盡快退熱呢?
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傳染病都有可能出現發燒的癥狀。另外,一歲以內的小寶寶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腸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現發燒的情形。只要孩子發熱時精神不是很差,溫度沒超過38.5℃,家長也可以自己處理 孩子發燒有個規律:如果發燒時手腳冰冷、面色蒼白,沒有汗干燒的話則說明孩子的體溫還會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腳變暖,出汗了,就說明體溫不會再上升。家長遇到孩子發熱時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一歲半以內的嬰幼兒,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家長可以在孩子睡著后,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門,一直捂到孩子的頭微微出汗,最好是由孩子爸爸來操作,男士的熱量大,寶寶容易出汗。這時再看小嬰兒,鼻子通了,呼吸平穩了,溫度也降下來了。這時,家長再把寶寶叫醒,多給喂一些溫開水或紅糖水,寶寶很快就能恢復如初。
2.多數孩子還是受涼感冒引起的發熱,發熱時手腳發冷、舌苔發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家長可以用生姜紅糖水給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錯的,如果生姜紅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長的蔥白,效果會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給孩子煮的稀飯里面加上兩片生姜、兩段蔥、幾滴醋,煮好后,去掉姜、蔥,喂給孩子吃,能祛寒、發汗,退熱的效果不錯,孩子也愿意吃。家長可以一天給孩子喂2~3次,孩子退熱后就不要加蔥了,舌苔不再發白時,姜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發燒時手腳不冷,但面色發紅,咽喉腫痛,舌苔黃或紅,小便顏色黃、氣味重,眼睛發紅,則說明孩子身體內熱較重,就不能喝生姜紅糖水了,家長應該讓孩子大量喝溫開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鹽,沖成淡鹽開水給孩子喝,能消內熱。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幾次小便,讓身體的內熱隨著尿液排出,體溫才會下降,上火的癥狀也才會好轉。
孩子的發熱都有一個普遍的規律,手腳冰冷,面色蒼白,這時候降溫是關鍵,孩子受涼中暑都容易出現發熱的現象,多食用一些姜茶,和一些淡鹽水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退熱,同時父母要多多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如果體溫過高建議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