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八大謎團 頭顱被砍下仍有意識
大家對我們自己的有多了解呢,我們身上的一些謎團大家清楚嗎,比如為什么有些人會長三個耳骨嗎,在雷雨天遭受電擊將會怎樣呢等,我們人體還有哪些是我們不知道的呢。今天小編就給各位介紹下人體八大謎團、人體14個鮮為人知的事實規律以及可從人體尿液中獲取能量的小知識吧。
人體八大謎團
頭顱被砍下仍有意識
我們聽過這樣的傳聞,說我們的頭被看下來之后會有幾分鐘的時間是有意識的。一些專門研究的人不知道這短暫的意識可以維持多久,這種現象是不好研究的,我們不能講人進行斬首來做實驗。
人體有信息素
在動物世界中,一些動物擅長嗅聞身體信息素,特別是實現交配生育,這使科學家開始研究信息素對人類產生的交互作用,目前諸多研究表明人類受氣味的影響。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具有自己獨特的氣味,很可能受遺傳基因影響,就像是指紋一樣,例如:新生嬰兒可通過氣味辨識母親。目前科學家仍需進行大量研究,揭曉人類嗅覺器官反應能力。
為什么我們長有三個耳骨
爬行動物和鳥類僅有兩個耳骨,然而哺乳動物卻有三個耳骨,目前沒有人真實揭曉其中的謎團。斯坦福大學研究員蘇尼爾-普里稱,我們的聽力具有多樣化功能,首先,聲音將穿過耳朵,但我們也能聽到聲帶產生的震動,傳輸至頭骨。他認為,人類長有三個耳骨的最佳解釋是這種結構與半規管裂隙的特殊疾病有關。
哪些類型細菌潛伏在舌部
同樣我們的舌頭也有著未解之謎,說我們部隱藏的細菌能夠起到挽救許多人的生命的作用,但是其中的有些細菌是無法在培養皿中進行培育生長的。這讓舌部細菌分類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缺少對這些細菌的認識和了解,就成為了治療牙周炎的重大障礙。
當某人遭受電擊將會怎樣
如果你在雷暴雨天氣的室外環境,尤其是接近任何金屬,很可能會遭受電擊。受害者可能大腦永久性損傷,身體被燒焦,或者直接死亡。然而,盡管這聽起來非常可怕,但仍有許多受害者幸存下來。一些人被閃電擊中,還能毫發無損地行走,科學家目前無法解釋該現象。
線粒體如何工作
這種微觀細胞器的唯一作用是消耗我們體內營養物質,并將其轉化為能量。長期以來,我們對線粒體了解甚少,但是科學界對于理解這種重要細胞器產生了巨大飛躍。前不久,科學家發現線粒體如何轉移能量,他們發現如果線粒體吸收過多的鈣,將殺死細胞,并導致2型糖尿病等疾病。近期,哈佛大學一支研究小組試圖對線粒體中每個蛋白質進行分類,其中包括吸收鈣的所有蛋白質,然而目前仍未完全理解該現象。
為什么我們長有指紋
我們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它有著獨特性,通過指紋能夠確定一個人的身份,但是科學家至今都不能確定指紋究竟是怎樣來的。
一些科學家精心設計了計算機模型測量指紋如何形成,雖然可理解它們如何“生長”,但無法理解這種身份識別方式的進化理由。
人們為何有不同血型
人體血型最早形成于2000萬年前,我們應當有大量的時間來詳細解釋,然而,盡管我們知道每種血型的情況,卻并不知道其真實用途。血型是由每種類型血液血細胞中不同抗原進行分類,這種抗原對于抗體而言非常簡單,可以摧毀體內外源細胞。
人體14個鮮為人知的事實規律
人們經常自夸對身體的熟悉程度,但你真對自己的每個部位都了如指掌嗎?近日,美國著名百科網“博聞網”揭露了人體14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1.人打噴嚏的速度超過每小時160公里。所以感到有打噴嚏的欲望時,趕緊捂住鼻子。
2.如果不想泄露身份,請別伸出舌頭。就像指紋一樣,每個人也有自己獨特的舌紋。
3.人的一生平均會吐2.8萬升唾液,足夠灌滿兩個泳池。
4.頭發顏色決定頭發密度,每個毛囊細胞能長出20根頭發。金發人平均有14.6萬個毛囊細胞;黑發人約為11萬個;棕發人約為10萬個;紅發人約為8.6萬個。
5.成人骨骼數量比嬰兒少。人出生時有350塊骨頭,隨著年齡增長,有些骨頭擰合成一體,最后只剩206塊。
6.臭腳、臭腋窩的罪魁禍首都是汗液。人的兩只腳有50萬個汗腺,每天至少流出0.57升汗。
7.指甲每月生長0.25厘米。手指甲比腳趾甲長得快。經常使用的那只手,指甲長得最快。
8.人的鼻子不如狗的鼻子靈敏,但仍能記住5萬種氣味。
9.人的血管首尾相連可達9.6萬公里,而且心臟每天要輸送7.6萬升血液。
10.人體每平方厘米的皮膚上附著496萬個細菌,不過幸好大部分是無害菌。
11.人的胃黏膜每隔三四天更換一次,否則胃酸會把胃消化掉!
12.60歲之前,60%的男性和40%的女性都會打鼾。打鼾的平均響度是60分貝,和演講差不多。
13.人體每小時大約脫落60萬個皮膚細胞。到70歲之前,每人平均脫落47.6公斤重的皮膚碎屑。
14.成人的小腸長度約是身高的4倍。如果不經過迂回重疊,我們的腹腔根本盛放不下。
可從人體尿液中獲取能量
英國Bristol機器人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宣布,他們成功地使用3D打印機制造了第一臺可驅動人工肌肉的機器“心臟”。這臺機器心臟搭載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可從人體尿液中獲取能量。
這種機器“心臟”又被稱為生物啟發泵(biologically inspired pump),仍處于開發階段,它是基于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原理進行設計的。科學家測試證明,機器“心臟”只需2毫升新鮮尿液即可執行連續33次動作,而且它可以以3.5伏的電壓充電。
科學家開發機器“心臟”的目的不是為了制造用于人類或動物的假肢裝置,而是希望能夠為自主能源機器人(EcoBots)制造一個生物啟發泵,這種機器人可以自動收集廢物并將其轉化為可自用的電能。
機器“心臟”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這種技術利用電化學電池中的活體微生物將有機原料轉化為電能。自主能源機器人(EcoBots)就靠這種“心臟”獲取動力、執行給定的任務,這包括運動、環境檢測以及遠程基站進行無線通信。
該設備已經過測試,結果非常令人振奮,雖然科學家們承認,0.11%的能量轉換效率“有點低。” 但盡管如此,這是“同類中第一個”通過概念驗證的原型,而且研究人員們還沒開始提高能量轉化效率的研究。”看來科學家們對提高能源轉換率已然是胸有成竹。
科學家們開展這個項目已經10年時間了,在這十年中,研究人員已經制造出四代EcoBots原型機。
在制造首個機器“心臟”樣機時,科學家采用Stratasys公司的光敏聚合物噴射技術打造剛性結構和機械部件。空心體的致動器和蓋子都使用Objet的FullCure 720剛性3D打印樹脂創建。同樣的3D打印工藝和材料被用來制造一個模具,然后使用有機硅彈性體澆鑄來構建柔軟、可壓縮的區域。在第二個版本中,科學家們使用了的Stratasys公司柔軟的橡膠狀3D打印材料Tangoplus。通過3D打印直接構建彈性體部件,省去了模具制造和鑄造階段。
EcoBots的研發團隊曾經接受過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10萬美元的捐贈。他們未來將著眼于提高機器“心臟”的工作效率,并將其納入下一代MFC-動力機器人。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普及的一些科學小知道,我們知道了人體中至今沒有得到證實的八大謎團,我們身體中的14個不為人知的事實以及我們能夠從尿液中提取到能量的,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些知識,對我們也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