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后飲食如何調理?
我們都知道,膽是人體內的重要器官之一,然而它的“命運”并不大好,時常遭到病菌和蛔蟲等寄生蟲的侵擾。困此,膽囊炎、膽石癥等疾病則成為嚴重危害膽的健康的常見病。為根冶這些疾病,醫生們常采用手術療法,將膽囊全部切除。據醫學統計,在人體諸器官中,切除膽囊者僅次于闌尾和胃,名列第三位。
膽囊切除后飲食如何調理?
許多醫生都經常有這種體驗,就是有膽囊切除后的患者咨詢哪些東西不能吃。一般來說沒有太多禁忌.膽囊是人體里儲存膽汁的場所,它不斷將肝臟分泌的膽汁儲存起來,并加以濃縮。在進食的時候,膽囊通過自身的收縮,將濃縮的膽汁排入十二指腸,以幫助消化脂肪。膽囊因病被切除時,部分患者可能面對因膽汁得不到調控而引起的生理狀態的改變。這時,膽汁將持續進入十二指腸,而在人們進食時卻又不能得到足夠的膽汁來幫助消化,會導致消化不良,如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因此,切除膽囊后的飲食調理,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問題。那么,膽囊切除后應該如何調理飲食?
首先,控制飲食。一般在術后1—2天,醫生及護士都會向患者及其家屬強調,這段時間患者禁止吃東西或者少吃,因為膽囊切除后,由于胃腸蠕動減少,膽汁分泌量降低,所以應該禁食或者少吃,可以通過吊針等方式來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物質。術后第3天起,一般吃一些流質的東西,比如豆漿、果汁等,隨后再逐漸進食面包、稀粥、豆腐羹、米糊及面食類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其次,控制脂肪攝入。必須嚴格控制脂肪的攝入,選擇脂肪含量少且易消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比如魚肉、雞肉、蛋清、豆腐、等。不吃肥肉、油炸食品及動物內臟等,植物油也不宜多吃。
然后,控制營養的逐漸增加。術后30天,可適當增加些蛋白質類食物,比如瘦肉、魚、水產品、豆制品、菌菇類等。
另外,少食多餐。術后3到6個月內應以少食多餐,每天以4餐為好。少食多餐既可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又可保障機體的營養供給。
最后,不吃含致癌物的食物如油炸、霉變、煙熏、腌制及含過量防腐劑的食品等。當然最好是吃谷類、蔬菜、水果等食物,既營養豐富,又容易吸收。
對于切除膽囊的患者來說,消化不良的癥狀會持續半年左右,隨時間的推移,膽總管逐漸擴張,會部分替代膽囊的作用,消化不良的癥狀也會慢慢緩解。這時飲食就能逐步過渡到正常或接近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