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陰道炎是從何而來治療重點是避免復發
有一項研究:在健康女性中進行檢查,其中將近半數的人檢出霉菌,這些霉菌在陰道中靜靜地寄居,卻并不引發疾病,因為陰道環境本身的平衡狀態,和自凈功能——正常情況下,陰道中有大量乳酸桿菌,保持一定的酸度,pH值小于4,同時,還有十幾種細菌共棲共生,彼此制約,和諧共處,就像一個秩序井然的小社會。
但是,有許多原因,會打破這種平靜,于是,種種問題隨之而來。比如:
●懷孕期間
由于身體里雌激素水平增高,陰道中的細胞制造糖原增加,致使整個陰道環境酸度增加,霉菌找到了適宜的生存環境,開始大量繁殖。懷孕3個月之后,是容易發生霉菌性陰道炎的時期。
●患糖尿病
因為血液中含大量糖分,陰道環境偏酸,霉菌性陰道炎的發病率也相當高。
●不適當地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破壞體內細菌群落的平衡。美國有一項調查:使用一種強力抗生素超過一周,女性中有近一半的人發生霉菌感染。
●更加普遍的一種:經常使用洗液
關于洗液,生產廠家總是在香味、添加劑上下工夫。其實,很多醫生認為,這并不重要,最理想的洗液,應符合人體自然狀態和酸堿平衡的“生理性洗液”,但目前很難做到這一點。
即使洗液有一定的酸度,比如pH值為5,相對于陰道環境仍然是偏堿性的,這樣反而會破壞陰道內環境的平衡,增加患病機會。
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癢。奇癢!
霉菌性陰道炎病人表現為白帶增多,外陰、陰道瘙癢、灼燒感,小便疼痛,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表皮變化多種多樣;可發生很淺的水皰丘疹,成群出現;亦可形成濕疹狀糜爛,局限于外陰或向周圍擴展至會陰、肛門周圍及股生殖皺襞,直至大腿內側、外表,完全類似急性或亞急性濕疹;陰唇及陰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觸的皮膚表面潮紅糜爛;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嚴重時發生潰瘍、外陰疼痛及局部淋巴結腫大。
此時,性生活不啻為一種折磨,因為在炎癥的狀態下,陰道的皮膚很薄,分泌減少,非常干澀疼痛,而且很容易就破裂了,嚴重的還會有輕微出血。
遇到這種情況,很多女人會先自己想辦法,擦啦,洗啦,忍啦。實在忍無可忍才去看醫生。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忍受如此苦楚。對于有經驗的婦科醫生來說,霉菌性陰道炎是種非常常見的病患,據統計,成年女性的發病率大概為20%。治療起來很簡單,有口服藥,像大扶康;有放置在陰道里的藥,像達克寧栓,一般來說,一周之內就可以治愈。
婦科專家提示:霉菌性陰道炎由致病原-白色念球菌感染引起,多發生于長期使用激素、抗生素的女性、糖尿病及孕婦身上,傳染途徑主要是性交、浴池、浴巾等。主要表現為豆腐渣樣白帶及外陰搔癢。治療上可口服大扶康150mg,凱妮汀陰道用藥,也可用制霉菌栓塞入陰道治療。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勤換內褲,洗滌用具均應用開水燙洗等。
重點中的重點——避免復發
治好霉菌性陰道炎,很容易。問題是,這是一種非常容易復發的病。
除懷孕期間和糖尿病這些特殊情況,復發多是因為前次感染沒有治徹底。正規的療程應是:治療1~2周后,霉菌檢查為陰性,之后連續兩個月,在月經干凈后再做檢查,都為陰性才算徹底治愈。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伴侶沒有一起接受治療。男人也會感染霉菌,但癥狀不明顯,不癢,當然也沒有白帶的變化。尤其是做過包皮環切的男性。對于那些沒做過包皮環切的男人,在女性癥狀很嚴重的時候,可能受到一些影響,比如,性生活后癢、包皮垢增多等等。
即使沒有癥狀,仍會傳播霉菌,造成對方反復復發。
男性治療起來更加方便,直接口服抗生素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