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萬物復蘇,是陽氣升發的季節,同時春季也是所有生物推陳出新、生機盎然的季節,人的肝氣亦開始旺盛,排濁氣、暢氣血,正是調養肝臟的大好時機。那么,春季怎么養肝?春分養身原則有哪些?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
1、春季怎么養肝
2、春分養身原則有哪些
3、春分和立春有什么區別

春季怎么養肝
1、精神調養
要想肝氣順應自然,首先必須重視精神調養,保持心情舒暢、心態平和,如果思慮過多,日夜憂愁不解就會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誘發肝病或導致原有肝病的復發和加重,所以春季應重視精神調養,怒則傷肝,故切忌憤怒、煩躁不安。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對肝臟養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2、運動調養
春天是萬物復蘇,風和日麗的季節,樹林、河邊的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較多,對人體非常有益,人們應盡量多到這些地方去活動。在睡眠充足的情況下,還要堅持體育鍛煉,參加適量的體力勞動,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春天里,人們常會出現“春困”,中醫認為久臥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吸收和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除體外,所以導致體質虛弱,肝病復發。故春天決不能貪睡。
3、飲食調養
春天是肝火旺盛的時節,多吃酸性的食物會使肝火更旺,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的食物,如大棗、菠菜。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如海魚、牛肉、枸杞子、豌豆、黃花菜等,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有利于養肝、護肝。對于脾氣大,肝火旺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能夠幫助“清火”的食物,如黃瓜、橙子、苦瓜等。喝茶也可起到清肝火的作用,如綠茶、苦丁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

春分養身原則有哪些
1、易感冒、流涕
春分時期風多、風大,易感冒流涕,養生要多到戶外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2、更晨瀉
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于是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所以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特點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泄。
舌苔白,脈沉而弱,怕冷,腰以下發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匱腎氣丸,以溫中扶陽。平時可常用干姜燉湯或吃干姜燉雞湯。
3、易腹痛腹瀉
春分前后,要防止受涼。
做菜多用干姜,因為干姜能溫中。
因春天風大,中醫認為風木克脾土,平素脾虛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現腹痛腹瀉,其特點是腹痛明顯。
養生的辦法是大風天,少到戶外受風,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理中丸。

春分和立春有什么區別
除了時間上的不同,氣溫上也是有差異的,立春天氣會更寒冷一些,春分到了回暖更明顯,還有倒春寒現象。立春只是一些草木抽芽的時候,農民忙于下地耕作,還在準備階段。春分則麥節已經拔高,人們考慮的是灌溉問題,有的田里農作物已經生長一段時間了。另外在習俗上也有所不同,古代人們會在立春走馬、踢蹴鞠,兒童要在天亮前起床,主要動作行為是迎春。而吃春菜、喝春菜湯、放風箏、立蛋等是春分的風俗活動。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